石恬華專欄》永遠有開不完的會嗎?六大原則讓你開會事半功倍

2021-05-19 06:50

? 人氣

1. 嚴格掌握時間

我的會議很少超過兩小時。簡單的會議以半小時為佳,再多的內容也不宜超過兩小時。超過兩小時,與會人的注意力已經開始渙散,會議品質一定不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 人數不宜太多

我很同意貝佐斯的兩片披薩理論。會議人數一多,不可能每個人都發言,討論也會紛亂,參加者應該以能夠參與討論貢獻意見的人為主,如果希望多一些人親自聽到討論,而非會後二手轉述,可以用列席方式,區分與會者的身份。

3. 要求事前熟悉議程並讀過會議資料

事前對開會內容的了解與準備非常重要。很多人參加會議,都是進會議室才開始切換頻道翻資料,自然需要更多時間才能進入狀況,這對會議效率會有很大影響。需要報告的人更必需事前有充足準備,對於要說服其它與會者同意提案或幫助大家做出結論,提案者的事前準備扮演關鍵角色。(延伸閱讀:「這兩種低級錯誤,職場一定要避免!」前外商董事長:當業務是最寶貴的學習機會)

4. 議程順序很重要

會議討論事項有時會因為第三案的結論影響第五案的討論方向,有的事項很快可以過完,有的則需要反覆的討論,因此議程排定對會議效率有很大影響。我通常會把快速的,與其它案件無關的放前面,互相有關聯,需要討論很久的放後面,最終再確認一下是否結論都可以成立,不會互相矛盾。

5. 掌握討論節奏

會議結奏是會議主持人功力的展現。一方面我們希望與會者都有參與感,充份討論,意見都被聽到,達到充份溝通之後再做出結論。但是不可避免的,總是有人發言會比較冗長或是發散,其它人接話又讓軸線歪掉,主席如果不盯住時間,讓大家適度發言也適時拉回主軸,常常一聊就半小時不見了,主席的重要工作就是在收放之間把握時間,掌握節奏的平衡。

6. 最後收斂並執行追蹤

在開完長長的會之後,腦袋也僵了,最後的結論與追蹤事項非常重要,幫助大家整理今天會議的共識,並且誰要負責追蹤執行什麼?下一次的會議也一定要以檢視追蹤事項的執行進度開始,形成好的循環之後,就能養成每次開會完大家當責的態度,會議的效率與成效也就自然成形了!

開會是工作之必要,有時甚至是必要之惡,好好開會可以幫助工作效率,讓你生產力大增!


作者為「領袖100 | 職涯貴人引路計畫」創辦人,職涯上半場都在外商金融業奮鬥,有著許多豐功偉業,卻始終對人才議題懷抱強烈熱情

責任編輯/周岐原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