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口頭禪就能判斷對方是不是說謊慣犯!FBI探員教你從3種說謊起手式,輕鬆撕破對方的假面具

2021-05-11 11:16

? 人氣

你說話的方式,都反映出你是哪種性格的人! (圖/取自pakutaso)

你說話的方式,都反映出你是哪種性格的人! (圖/取自pakutaso)

FBI指出,人們在長期的人際交往中,會逐漸形成一些屬於自己的說話方式或習慣,這些說話習慣與他們的性格有著緊密的關係。從某種意義上講,人們的性格影響了說話習慣的形成,而說話的習慣各有不同,它們反映的正是彼此個性的差異,即說話者的心理特徵。FBI認為,說話習慣的形成本身就十分複雜,難以改變,即使人們透過明顯的修飾試圖改變,也會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來。因此,在人際交往中,你能夠從一些習慣性的語言中,找到致勝的關鍵。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說話音量較高的人,通常很固執

首先,語速在人們說話時,是最容易形成特定習慣的。每個人的說話方式有所不同,而語速也不盡相同。FBI指出,在一般情況下,如果沒有外界的刺激,人們平常會採取自然的語速習慣。從對方的語速快慢中,你大致可以初步了解到一個人的性格:一般思維敏捷、跳躍性強的人,語速通常很快,而心思縝密、大智若愚的人則語速較慢。此外,說話聲音的高低,也是FBI探員分析對方性格的一條線索。每個人說話的聲音都是不同的,一般有著開朗、豪爽、固執的性格的人說話的音量會很高,而比較懦弱,或有陰險的性格特點的人,則說話聲音較低。除了說話音量之外,人說話時的音調或節奏,也是值得特別注意的線索。有的人在交談時,抑揚頓挫,顯得很有節奏感,這樣的人一般感情豐富;而有的人在交談時,則一直語調平平沒變化,如果不是受到了某種打擊導致情緒不振的話,就是本身性格比較理性。

這些最為常見的說話習慣,是人與人之間交談的要素。FBI認為,從以上這些方面觀察嫌疑人的言辭習慣,能精確分析出嫌疑人的性格特徵。通常,FBI探員喜歡使用比較精密的儀器,對嫌疑人的資料做全面的收集和細緻的整理。當然,除了這些方面的訊息收集之外,說話習慣體現的方面也比較廣泛。比如,口頭禪、打招呼等各種習慣性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說話者的性格以及心理狀況。

對方有沒有把你當自己人,從日常對話就能聽出端倪!

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稱呼的使用習慣,代表的是彼此之間的關係和心理距離。從雙方交談的稱呼中,在一定程度上可看出雙方之間的親疏關係。比如,有的人習慣稱呼自己的同事為「××先生」或「××小姐」,這代表同事之間存有一定的心理距離,不足以掏心掏肺。

對於東方人而言,在人際交往中,雙方稱呼上的問題可以表明彼此之間的親疏程度,而在美洲一些國家,比如,美國在非正式的場合直呼其名是一種十分普遍的稱呼方式,但如果你的愛人也這樣稱呼你的話,說明你們之間的關係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深刻。因為,人們通常會稱呼彼此為「親愛的」或稱呼對方的暱稱。在一些社交場合,面對陌生人的時候,人們通常會稱呼對方為「××先生」「××女士」,而僅僅是初次見面,還沒記住對方的名字時,使用這種稱呼方式是十分恰當的。但如果你和對方已認識了很久,還依然如此稱呼對方的話,則是向對方表明「我們保持距離」的態度。因此,如果在人際交往中,你認識了很久的朋友如此稱呼你,那麼就說明此人試圖在心理上和你保持距離,希望雙方互不干涉。

當然,在一些場合中,你也會遇到那些既不稱呼對方為「先生」或「女士」,同時也不稱呼對方名字的情況,並以「這位」或「那位」等進行稱呼,這些都是內向、不善拉近關係,或和陌生人之間的稱呼的表現。而如果夫妻在講到自己的家人時,不以「我的」為開頭,比如,「我的先生」或「我的妻子」等,而是用「孩子的父親」、「孩子的母親」等稱呼開頭,則是以家庭為重,把家庭放在第一的心理,而總是以「我的」詞語為稱呼開頭的人,從表面上來看是親密關係的表現,但實際上,這種親密更多是源於強烈的占有欲和支配欲。由此可見,人與人交談的過程中,最開始的稱呼,在某種程度上來講,可以表達人們的心理距離,因此,那些高明的交際者往往會採取改變稱呼的方法來拓展人脈關係。比如,當他們想親近一個人時,就會不經意改變自己對對方的稱呼,如此一來,就增加了彼此之間的親近感,相互之間的心理距離相對來說也會逐步縮小。

愛說謊的人,都常說的3大口頭禪

綜上所述,FBI認為稱呼也是一種語言上的說話習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在FBI探員辦理的一些案件中,當探員們要求對方供出犯罪者的合夥人時,他們通常不會和合夥人表現得太過親密,但是FBI探員總會適時製造機會讓其發言,然後就能從稱呼上看到犯罪者們的關係深度,進而找到致勝的關鍵。此外,FBI還尤為關注嫌疑人們的口頭禪,因為不同的口頭禪代表的是人的不同個性。FBI透過研究發現,習慣用語裡面也藏有人的心理祕密。比如,有的人總是習慣說「這是真的」、「老實說」、「不騙你」之類的話,說明他們善於說謊,而事實也往往會與他們所說的狀況相差甚遠。雖然他們所說的話語在刻意表明自己的行為是誠實可信的,但他們的目的只是想要讓你重視他們所說的話。

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如果想讓他人認可自己的觀點,通常會說「必須」、「一定」等強調性的詞語,這種人通常比較冷靜、自信;與之相反的是,那些常說「好像」、「大概」、「或許吧」等模糊性話語的人,往往防範意識比較強烈,總是透過一些模稜兩可的話來掩飾自己的真實想法,不想讓別人看透自己的內心世界。這類人往往在做事的時候比較仔細,但是在人際交往中,因為與他人的距離拉得過遠,所以人際關係並不樂觀。在日常工作中,有些人在表達自己意見的時候,通常會說「聽說」、「據說」等套用「第三者」來完成自己的表述,一方面是不希望有人對自己的建議產生置疑,另一方面則是不想被自己的說話內容所連累,這實際上是一種不想承擔發言責任的說話方式。

那些處世圓滑、老練的人,比較喜歡運用這些「推卸責任」的說話方式,這種做法很明顯是為了給自己留條後路,但這也是他們缺乏果斷決策力的體現。因此,他們說這些的時候,內心也會出現矛盾與糾結的情緒,而當所謂的「據說」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時,他們會說「我當時也對這個說法存有置疑」,而當達到預期的結果時,他們又會說「不錯,我當時也是這樣想的」。

在人際交往中,經常見到那些把「我」掛在嘴邊的人。FBI認為,這種人往往以自我為中心,他們通常所圍繞的話題多為自己,總是會對別人說「我最近如何」之類的話語,而不會認真聽別人表述自己的近況,同時也很少在乎他人的感受。此外,這種人還常常打斷別人的談話,且顯得非常直接,使得人們不由就對其產生了厭惡感。因為,這類人的內心表現欲比較強烈,總是希望自己成為他人眼中的焦點,所以在別人眼中會顯得有些自大。

FBI的研究結果表明,每個人的說話習慣和性格有著密切的關聯。但事實上,人們在現實生活交流中,很少會分析說話習慣和聊天方式,因此也就無法了解語言習慣背後所代表的心理特徵和性格,當然也就無法掌握人際交往中致勝的關鍵。因此,FBI才提醒人們,如果想要了解一些人的心理狀態,打破雙方之間的心理界限,掌握語言習慣背後的深意是一條不可忽視的捷徑。

作者介紹|王彥

心理學類作家,其作品引領了FBI閱讀潮流,是FBI系列書籍的佳作。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清文華泉事業有限公司《讀心博弈:FBI和CIA 的心理攻防技巧》(原標題:從對手的說話習慣中尋找致勝方法)

責任編輯/林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