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出履歷前5個必須避免的危險錯誤!讓應徵公司一眼就覺得「這個人很有Sense」!

2017-11-28 17:40

? 人氣

這時候每項經歷之間的轉換的邏輯故事脈落,就會是你最好的佐證,如果你有事先研究你申請的公司是小規模的公司,你可以寫: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6 年我在 A 公司擔任推廣部實習生,2017 年則換到 B 公司也負責推廣部,工作內容很類似,但換公司的最大原因是我發現我更適合 5 人的小規模團隊,而非 20 人的大團隊。」

這邊我不寫太多,因為你要自己寫出你的故事,重點是讓我們知道你的人格特質。人都喜歡看活的履歷,而非死的文字。

另外,「學歷」這件事情就更奇妙了,我觀察到的是:

「如果你是前段學校,你通常會大喇喇的放很大區塊;如果你是沒那麼突出的學校,你通常會選擇不寫略過。」

然而,最好的寫法並不是「明目張膽寫出來」,也不是「乾脆不寫」。而是寫一條你在該學校內「印象最深刻的一堂課」的故事與原因。

因為,我們都當過學生,知道在校時期通常是被強迫要上一些課。如果你能講出一個你印象深刻,且認真參與的課程與原因,不僅露出了你學校的資訊,還能讓我們知道「你在意什麼?你的自主學習能力?你怎麼看待學習這回事?」三個資訊一次滿足。

只是寫個學校,人人都會寫,沒印象點;如果你是後段學校,但能用一個故事展現個人的自制力與學習特質,那一定是令公司刮目相看更加分。

「讓你的履歷說故事,而非乘載資訊。」

第三點:你不是人資主管,不要只寫大範圍的工作項目。

我們人就是因為太聰明太自戀,以為自己想講的東西就是別人想聽的,也認為這樣講別人應該就能懂吧?卻很少意識到,聽的人沒有住在你腦子裡,也沒有人經歷過你的曾經。

「用主觀故事、客觀數字呈現經歷的項目。」

●廠商洽談、聯絡窗口:
洽談幾個廠商?聯絡哪些窗口?對於公司產生的效益是?

●媒體聯繫及推廣人員:
聯繫幾家媒體?做什麼?新聞稿、記者會、轉貼內容?
預計的效益與成功達到的數字分別是?
聯繫的時間長度是?半年一家?一個月八家?

●產品數字追蹤、分析:
怎麼追蹤?怎麼分析?分析追蹤之後是用來做什麼?

●市集活動流程策劃:
是負責寫企劃書?策劃時有關連的單位是?
還是發想點子?流程發想的管理方式是?

●展品文案寫作:
你寫了什麼?造成多少轉換?學到、累積了什麼?

拜託,你不是人資要招募新員工,就算是人資寫在招募文案上寫的 Job Description 也會有細節,每項都寫「大項目」我們完全看得懂也完全看不懂。而且越大的項目,通常搭便車效應越明顯。

甚至還有看過有申請者曾在網路公司任職,作品集放上了數個「網站」。但進一步了解後才發現,他是企劃人員,只負責初步的點子發想,網站完全不是他做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

侯智薰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