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生態告急 野生動物40年消失過半

2014-10-02 07:00

? 人氣

人類追求文明,來不及休養生息的地球日漸枯竭。(風傳媒製圖)

人類追求文明,來不及休養生息的地球日漸枯竭。(風傳媒製圖)

人類為了發展經濟,過度開發自然資源,生態永續性遭到嚴重破壞,環境復育追不上人類掠奪。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最新發布的《地球生命力報告》雙年度報告指出,過去40年間,全球野生動物數量銳減52%,繼續這樣對大自然予取予求,其實需要4個地球才能應付人類的貪婪物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WWF與歷史悠久的倫敦動物學會(ZSL)研究部門合作,自1998年起每2年發布一次《地球生命力報告》,長期追蹤1970年至今的自然環境變化與人為衝擊,研究人員以「地球生命力指數」(Living Planet Index,LPI)、「生態足跡」(Ecological footprint,EF)的變化,來衡量地球生態的健康與耗損情況。

生物豐富度 vs. 資源消耗度

LPI反映地球生物的「豐富度」(Abundance)變化,科學家追蹤2600種脊椎動物、總計1萬多個生物群體,估算各單一物種的個體數量多寡,進而解各物種自然復育情況。

EF則是計算人類加諸於地球的壓力,方法是追蹤森林、牧地、可耕地、建築用地、海洋的消耗面積,另外加上石化能源消耗換算數值(抵銷能源碳排放所需之綠地面積)。前述6種數值加總,除以使用人口總數,便可得到每個國家、地區,居民的平均生態足跡,單位則是「全球公頃」(global hectare,gha)。

2010年與2012年發表雙年度報告,科學家根據2500個物種的7000多個生物群體推估,2007年地球LPI較1970年數值下滑約28%,熱帶地區下滑幅度更達60%,地球總體生態惡化情況前所未有,估算需要1.5個地球,才能滿足人類需求。

意思是說,人類過度捕獵、開墾林地、砍乏樹木、汲取淡水與地下水、攫取礦物等天然資源的需求,遠超過地球的負荷,自然繁衍與生長,來不及供應消費需求,這種損人不利己的消費模式,使得動植物數量快速消減,甚至瀕臨絕種;而且開發地區人口越多,地球資源耗蝕越嚴重。

後來,研究人員擴增LPI觀察範圍,並深入分析3430個生物族群的消長情況,估算全球4萬5000種脊椎動物的族群消長,發現地球耗損情況,比原先估計嚴重太多了。2014年估算結果顯示,過去40年,地球上的野生哺乳類、鳥類、爬蟲類、兩棲類與魚類動物數量,平均減少52%。其中,淡水魚類消失幅度更高達76%。

貧窮落後國家民眾為了滿足溫飽,自然資源的耗損更是不成比例。西非叢林快速消失,非洲象樹目約只剩40年前的7%,迦納的野生獅子減少9成。尼泊爾1970年代約有10萬隻老虎,隨著棲息地不斷縮減、獵人濫捕,如今老虎只剩3000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