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競爭大格局,去美國有沒有幫助?張忠謀:「短期補貼不能彌補長期劣勢!」

2021-04-23 07:20

? 人氣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21日以「珍惜台灣半導體晶圓製造的優勢」為題演講,公開談台積電的未來。(圖/陳俊松攝)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21日以「珍惜台灣半導體晶圓製造的優勢」為題演講,公開談台積電的未來。(圖/陳俊松攝)

根據《財訊》報導,2019年11月,台積電創辦人在台積電運動會上,公開表示,台積電將成為地緣政治家的必爭之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時隔17個月,2021年4月21日,他的預言成為現實,張忠謀再次現身,公開談台積電的未來,他究竟要傳遞什麼訊息?

《財訊》報導指出,這一天,張忠謀在經濟日報論壇上,以「珍惜台灣半導體晶圓製造的優勢----對台灣政府、社會、以及台積電的呼籲」為題公開演講。不過,張忠謀這次的演講,跟過去不太一樣,他花了近一小時時間,談半導體的歷史及台積電過去的發展;但談未來,卻只花了短短幾分鐘,一般人恐怕難以理解,究竟他想傳達什麼樣的訊息?(延伸閱讀:無畏地緣政治壓力 魏哲家:我們要成為全世界晶圓代工廠)

第一個關鍵:對這場演講的定位

上一次,談台積電將成為地緣政治家的必爭之地,他是以創辦人的身份,對台積電員工講話,這一次,是他退休後,首次對一般大眾,提出對台積電未來發展的看法。(延伸閱讀:台積電用一流人才做二流工作?專家:多虧這些高手,才能超越英特爾!)

《財訊》報導指出,演講一開始,他就說:「這個演講是我的呼籲,我的身份,是一個退休的台積電,在公司裡沒有權力(的人),這是我的選擇,我的呼籲,台積電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對象。」他講這句話的時候,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總裁魏哲家就坐在台下。本刊採訪得知,劉德音和魏哲家是被張忠謀邀請來聽這場演講的,換句話說,這場演講是他對台積電經營團隊和台灣社會的公開呼籲。

第二個關鍵:不談政治,談人才優勢

《財訊》分析,張忠謀花了很長的時間談半導體技術的源流,講到他在德儀工作時,曾建議公司把部份耗費人力的工作放在亞洲,「1960年代,日本的工資,是美國的5%……台灣的工資,大概是台灣的1%。」

在張忠謀心中,台灣在晶圓製造上有什麼優勢呢?為何能後來居上?

「美國(人)敬業程度絕對不如台灣 ,」他在演講中說,台灣半導體的成功要素中,首重的是人才,「人才,大量優秀敬業工程師、技工、作業員願意投入」。第二個要件是「製造業經理人員都是台灣人,但在台灣一流在國外未必一流」。(延伸閱讀:「台積電被美國逼去設廠」?台大副校長曝美政府下一步:把技術轉給Intel)

不過,張忠謀很快的補充,「反過來可能也是喔」。意思是,在美國一流的人才,也未必能在台灣做出一流的事業,他還以自己為例說,他在德儀時,曾管過很大的單位,在台灣創業初期,還是管得「頭昏腦脹」。

《財訊》報導指出,第三要件則是,台灣的高鐵和高速公路交通方便,適合大規模製造業,讓上千名工程師不用搬家,就能隨時在各製造中心之間調動。「你去Arizon怎麼做?」

換句話說,張忠謀之前大談半導體歷史,只是要告訴聽眾,台灣晶圓代工產業的發展,是各種條件風雲際會產生的結果,離開了台灣的產業群聚和優秀人才,是台積電發展的重要變數。

第三個關鍵:二十年後的半導體產業地圖樣貌會長怎樣?

張忠謀接著打出一張投影片,對美國爭取半導體製造的前景做出判斷。

他認為,美國在土地、水、電供應上有優勢;但是在人才供應,台灣派遺人員在當地經營管理能力,大規模製造業人員的調動能力,則明顯不如台灣。他特別用紅字標註「單位成本顯著較台灣高」,並且在投影片上寫明,「短期美國聯邦及州政府之補貼,不能彌補長期的競爭劣勢」

至於中國,張忠謀講得更直接,他在投影片上直接打出,「經過二十年,數百億美元補貼」,中國半導體製造仍落後台積電五年以上,邏輯半導體設計落後美國、台灣一到二年。

但是,根據《財訊》報導,談到韓國,張忠謀沒這麼樂觀,他把韓國當成台灣在半導體上的真正對手。

「三星電子是台積的強勁競爭對手」他說,「他(三星)要調動人也很方便」。他還加了一句,三星的經理人「在韓國一流,在國外則未必」,意思應該是指,三星用人的思維和素質最為接近台積電。

第四個關鍵:台灣會有下一座護國神山嗎?

談到未來,台積電之後的下一個護國神山在哪裡?他只說,「我也找了幾十年……難!」他細數,這個行業必需在台灣有潛在優勢 對全世界也重要,能提出創新產品和商業模式,再經過多年努力,才能成就。(延伸閱讀:一文看懂,台積電「副總們」為何紛紛買進自家股票)

話鋒一轉,張忠謀說「這個優勢得來不易,守住亦不易,望政府、社會、台積電本身能努力守住」。

講到這裡,張忠謀的意思已不難理解,台積電未來的發展關鍵,不在國外政府的補貼或競爭壓力,而是台灣社會若不再支持台積電,台積電在國際發展也未必能得到更大的優勢;如何在台灣和國際發展上取得平衡,保護台積電一直以來的競爭優勢,則是現任董事長和總裁必需回答的問題,挑戰不在外部,也在台灣社會的選擇。(延伸閱讀:無畏地緣政治壓力 魏哲家:我們要成為全世界晶圓代工廠)


撰文/林宏達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財訊雙週刊,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責任編輯/周岐原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