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不到的恐怖未來都在這!13部電影、影集的頂尖空想世界,我們準備好面對了嗎?

2021-04-13 09:50

? 人氣

《西方極樂園》(Westworld):被壓榨的機器人,會如何反撲?(圖 / 取自 IMDB 官網)

《西方極樂園》(Westworld):被壓榨的機器人,會如何反撲?(圖 / 取自 IMDB 官網)

在電影、影集和小說之中,大膽的創作者們總是想像各種全新、前所未見的世界,這樣的思考方式,是不是也能運用在設計上,讓我們激發出更多對未來想居住的世界的想法與想像呢?

你想改變的未來,就藏在科幻作品中

推測設計(Speculative Design)往往被視為近年剛萌芽的設計潮流之一,但早在半個世紀前,就已經存在「Speculative Fiction」(思索幻想)這樣的名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果在維基百科上搜尋「Speculative Fiction」,會看到上面寫著「從各個方面推測、追求與現實世界相異的世界,並描述這種世界的小說等作品」。

推想小說為了與過去大眾娛樂導向的科幻作品做出差異,在未來性、科學性的要素中,融入了社會狀況與哲學的元素。相關類別有烏托邦與反烏托邦文學。當時的作家,從只專注於娛樂性的科幻作品,轉移到在更豐富的領域中摸索的推想小說,而我覺得這樣的過程,就與設計界衍生出推測設計相似。

「以科技為中心」也是推測設計的特徵之一。電腦在過去逐漸向下普及到一般民眾,不再是科學家或工程師的專屬工具,如果目前只有少部分的人能夠駕馭的科學技術,譬如奈米科技或生物科技,就像電腦一樣普及到一般人,會對生活或價值觀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呢?又如果藝術家或設計師開始使用這些工具呢?推測設計就將視野拓展到這類文化與藝術的改革,產生疑問、帶來思考。

推測未來的線索:設計師的 13 部推薦影集、電影、動畫

1. 《黑鏡》(Black Mirror)

最早由英國電視臺「Channel 4」製作,從第3季開始則由「Netflix」發展成原創影集。這是一部以近未來為舞臺,並由單元劇形式構成的影集,穿插了諷刺與黑色幽默,描寫在科技支配的現代社會中的人心黑暗面。故事反映出可能發生的未來,或者已經發生的反烏托邦,看完之後空氣彷彿凝結般的詭異與瘋狂,是這部影集的魅力。

《黑鏡》(Black Mirror):科技支配下的人心黑暗面(圖 / 取自 IMDB 官網)
《黑鏡》(Black Mirror):科技支配下的人心黑暗面(圖 / 取自 IMDB 官網)

2. 《西方極樂園》(Westworld)

根據同名科幻電影改編,是一部描寫機器人叛亂的科幻懸疑電影。體驗型遊樂園「西方極樂園」由外形近似人類的機器人(接待者)服務來訪的人類(遊客),發展出禁忌的世界。人們在園區內可以遵循自己的慾望行動,殺人、綁架、搶劫都被允許。本作品除了描繪在虛擬空間中拋開理性的人類之外,仿照西部劇時代的舞臺設定,也讓人聯想到從100年前就壓榨原住民的人,在近未來也將繼續壓榨機器人。

《西方極樂園》(Westworld):被壓榨的機器人,會如何反撲?(圖 / 取自 IMDB 官網)
《西方極樂園》(Westworld):被壓榨的機器人,會如何反撲?(圖 / 取自 IMDB 官網)

3. 《菲利普.K.狄克的電子夢》(Philip K. Dick’s Electric Dreams)

根據科幻小說家菲利普.K.狄克的短篇作品改編成每集獨立的單元劇的形式。每集的導演、編劇都不相同,並由布萊恩.克萊斯頓、安娜.派昆等豪華陣容交替演出。這部影集的背景是科學技術發達的近未來,並圍繞著身而為人的證據,探討社會上無數意義深遠的疑問。

《菲利普.K.狄克的電子夢》(Philip K. Dick’s Electric Dreams):對人類的深層提問(圖 / 取自 IMDB 官網)
《菲利普.K.狄克的電子夢》(Philip K. Dick’s Electric Dreams):對人類的深層提問(圖 / 取自 IMDB 官網)

4. 《五百年後》(THX-1138)

大導演喬治.盧卡斯的第一部商業電影,描寫未來超管理社會的恐怖。在電腦控制社會的二十五世紀,被以登記編號管理的人類,只能在服用特殊鎮定劑的狀態下漠然從事工作。但停止服用鎮定劑的主角THX-1138與夥伴之間卻萌生了愛情。這部電影想問的是,人們在機器的統治下,還能彼此相愛嗎?

《五百年後》(THX-1138):在電腦控制的社會中,被以登記編號管理的人類(圖 / 取自 IMDB 官網)
《五百年後》(THX-1138):在電腦控制的社會中,被以登記編號管理的人類(圖 / 取自 IMDB 官網)

5. 《銀翼殺手》(Blade Runner)

背景發生在地球環境遭到嚴重破壞,人類移居宇宙成為普遍現象的近未來。為了執行在行星上的危險作業,人類奴役被稱為「仿生人」的機器人。在外形近似人類卻沒有情緒的仿生人中,卻出現了具有情緒並掀起叛亂的個體。負責銷毀他們的賞金獵人,與追求自由的仿生人展開戰鬥。這部電影中出現的近未來都市,至今依然帶來相當大的影響。

《銀翼殺手》(Blade Runner):一窺未來都市的面貌(圖 / 取自 IMDB 官網)
《銀翼殺手》(Blade Runner):一窺未來都市的面貌(圖 / 取自 IMDB 官網)

6. 《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

在400萬年前的人類創世紀,猴子因為觸碰了神祕的黑色石板(monolith)而戲劇性地演化成為人類。接著時間來到2001年,主角為了探究黑色石板之謎,出發前往木星進行史上首度的有人探勘。但控制太空船的人工智慧「HAL9000」突然叛亂。這部電影描繪了超越人類知識的領域,並有著融合影像與音樂交織而成的神祕之美,以及哲學性的主題,至今依然持續吸引許多影迷。

《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面對超越人類知識的神秘(圖 / 取自 IMDB 官網)
《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面對超越人類知識的神秘(圖 / 取自 IMDB 官網)

7. 《發條橘子》(A Clockwork Orange)

故事發生在近未來的倫敦,那是個人們從勞動中解放的管理社會。因為過於機械性的日子而感到無趣的十五歲少年,從強姦、暴力與貝多芬中尋求生存意義,極盡暴虐之能事。被警察逮捕的他,接受了暴力犯罪者的人格改造治療……。這部電影雖然因為殘忍的暴力描寫而引起爭議,但卻是將人類無法抑制的衝動與本能昇華成藝術表現的怪作。

《發條橘子》(A Clockwork Orange):我們可以改造犯罪者的人格嗎?(圖 / 取自 IMDB 官網)
《發條橘子》(A Clockwork Orange):我們可以改造犯罪者的人格嗎?(圖 / 取自 IMDB 官網)

8. 《駭客任務》(The Matrix)

以虛擬現實空間為舞臺,描述人類與電腦作戰的科幻動作片。由基努.李維主演,華卓斯基姊妹執導。技術高超的駭客尼爾,在神祕美女崔妮蒂的引導下,見到名為莫斐斯的男子。莫斐斯宣告尼爾是拯救人類脫離虛擬現實「母體」(matrix)的救世主。這部電影對虛擬現實世界的細緻描寫,與使用VFX技術的嶄新影像表現,也對後世帶來極大影響。

《駭客任務》(The Matrix):虛擬現實世界的具象化(圖 / 取自 IMDB 官網)
《駭客任務》(The Matrix):虛擬現實世界的具象化(圖 / 取自 IMDB 官網)

9. 《千鈞一髮》(Gattaca)

以基因決定一切的未來社會為舞臺,探討人類尊嚴的懸疑科幻作品。由安德魯.尼可執導,伊森.霍克、鄔瑪.舒曼、裘德.洛等人主演。在基因工學發達的近未來社會,只有控制DNA生下的,擁有優秀基因的「合格者」才能獲得禮遇。而自然出生的「缺陷者」樊尚,想方設法實現成為太空人的夢想。這部電影描述了生物科技發達之後的人類權利。

《千鈞一髮》(Gattaca):以基因決定一切的未來社會為舞臺(圖 / 取自 IMDB 官網)
《千鈞一髮》(Gattaca):以基因決定一切的未來社會為舞臺(圖 / 取自 IMDB 官網)

10. 《關鍵報告》(Minority Report)

由史蒂芬.史匹柏執導,改編菲利普.狄克的同名短篇小說所拍攝作品,由湯姆.克魯斯主演。故事發生在2054年的華府,犯罪預防機構透過被稱為先知的預測能力者,預知未來的殺人事件,並透過事前逮捕減少90%的犯罪率。而最信任這套系統的犯罪預防機構主管安德頓,卻被預見殺害陌生男子,淪落為被追捕的對象。這是一部富含啟發的作品,預見由人工智慧預測社會的世界。

《關鍵報告》(Minority Report):由人工智慧預測社會的世界(圖 / 取自 IMDB 官網)
《關鍵報告》(Minority Report):由人工智慧預測社會的世界(圖 / 取自 IMDB 官網)

11. 《星際效應》(Interstellar)

以《黑暗騎士》與《全面啟動》博得高人氣的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推出的硬科幻作品。故事發生在因飢荒與地球環境改變導致人類瀕臨滅亡的近未來,一名男子為了守護人類的未來與家人,出發前往未知的宇宙。這部作品除了蘊藏深奧主題的故事之外,也透過最尖端的VFX技術,展現穿插宇宙物理學者見解的講究世界觀與高次元空間,逼真的宇宙空間呈現也令人震撼。

《星際效應》(Interstellar):走入逼真的宇宙及高次元空間(圖 / 取自 IMDB 官網)
《星際效應》(Interstellar):走入逼真的宇宙及高次元空間(圖 / 取自 IMDB 官網)

12. 《攻殼機動隊》

本作品中,使用微機械(Micro-machine)技術將大腦神經網絡直接連結電子元件的「電腦化」,以及在義肢上運用機器技術的「義體化」等設定,成為現代的科學家與技術人員的想像力來源。這部動畫提出了一個問題,無論大腦如何與網路連接,最後人類都依然保留了「ghost」,而這個「ghost」到底是什麼?

《攻殼機動隊》:什麼是科技與機械無法取代的?(圖 / 取自 IMDB 官網)
《攻殼機動隊》:什麼是科技與機械無法取代的?(圖 / 取自 IMDB 官網)

13. 《心靈判官》

近未來的世界,有一套能夠將人類心理狀態數值化的巨大監視網路「希貝兒先知系統」,而人們的治安就靠這套系統維持。在這個逐漸改變的世界裡,刑警配戴能夠測量犯罪指數的特殊武器「主宰者」,在犯罪之前就追捕潛在犯。這部作品描寫在監視社會中的警察機構,探討對人類而言,正義到底是什麼?

《心靈判官》:人類心理狀態的數值化(圖 / 取自 IMDB 官網)
《心靈判官》:人類心理狀態的數值化(圖 / 取自 IMDB 官網)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積木文化《20XX年革命家設計課──夢想、推測、思辨,藝術家打造未來社會的實踐之路

責任編輯/陳鈞煥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