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未成年小媽媽為什麼去不上學?除了要顧小孩外,社福專家道出這個關鍵問題

2017-11-15 12:49

? 人氣

因地制宜,以小媽媽的生活與需求為核心,才能鼓勵他們回到學校

我們的法令規範通常缺乏彈性,因此許多在現實生活中需要幫助的人,仍因無法符合這些條件而落在社會救助的網外。我們都很清楚,「未成年生育」到非常晚近才成為「社會問題」;也不過才60年前,台灣未滿二十歲婦女的生育率是68‰。國家要求兒童及青少年接受學校教育,以符合社會對現代公民的要求,小媽媽們只不過是個人生涯的發展路程與多數人規劃的不同,不應因此受到懲罰;況且協助小媽媽取得更好的生存能力及條件,非但對她個人有利,她的孩子不光只是嬰幼兒時期,在整個成長的過程中都較有可能獲得穩定的成長環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因此,要協助小媽媽,我們不能只停留在教育層次思考,相反地,必須整體檢討法令規範、硬體設施、社會結構所造成看似與教育無關、但卻實質造成個人阻礙的問題,例如是否降低駕照考照年齡為16歲或實施駕照分級制度、對電動自行車有更完善的法令規範及保險保障;或者更有彈性的托育補助制度、實質支持部落或社區共同照顧系統、給予直接接觸個案的一線社工有更多的決策權等。整體社會必須形成一個共同的支持網絡,而非將責任只放在教育系統或者個人意願。

作者介紹|周雅淳

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花蓮分事務所性別與倡議專員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想想論壇(原標題:【女人想想】小媽媽不上學,是不想,還是無法?以花蓮地區為例)

責任編輯/ 潘渝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