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視為美德,卻被法國老師當重大缺點!他的震撼經驗,戳破華人社會「禮貌」的虛偽

2017-11-14 16:48

? 人氣

華人過度禮貌用語,則是說話人為了更加突出自己的感激之情,達到更好的交際效果,有意識地打破普通致謝的恰當性常規,像是重複(連說好幾次「謝謝」好像唱片跳針)、後果假設(「沒有你我死定了!」)、情感誇張(「太太太感激了!我下輩子做牛做馬報答!」和語碼混用)(多謝!Thank you dear! 啾咪!)而形成的特殊話語,是有強烈目的性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是當英國人這麼做的時候其實常常是為了不要把事實直接說出來,因為英國人相信話不用講白、講滿,對方都應該可以聽得出話中有話。我在網路上找尋線索,突然在一個專門寫倫敦生活的部落格看到其中一篇標題寫著「ARE THE BRITISH TOO POLITE TO SPEAK THE TRUTH?」(英國人是不是太禮貌以至於講不出實話?)時,我的心裡震了一下。

「Parrhesia……」我好像被棒子狠狠敲了一下,腦海裡閃過奧斯卡告誡我們這個重要的古希臘字,實話實說,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所言必真。

沒想到,我引以為豪的禮貌,卻讓我離開了誠實,玩弄文字遊戲。後來我知道,在哲學上有一種錯誤,叫做「修辭問題」(rhetorical question),我時時刻刻犯錯而不自知。在生活上,我有時候也會因為犯這種錯誤而造成跟人之間的不愉快,比如說,我們一群人去划海上獨木舟,兩人一組互相照應,我擔心海潮越來越強勁想回頭,這時候我很自然地說:

「或許我們應該掉頭了嗎?」建議了兩、三次,夥伴卻完全無視,直到我發脾氣了,開始吹哨子大吼:「回頭!回頭!」夥伴才很驚訝地說:「你幹嘛那麼生氣?」「因為我說了好幾次,我們該掉頭了,但是沒人理我!再不回頭太危險了!」

「那你怎麼不早說?」

「怎麼沒說?我說了好幾次!」

「不,你說『或許我們應該掉頭了嗎?』那不是建議,只是徵詢意見,所以根本沒在乎,因為我的意見跟你的不一樣。」

「這不叫建議,那怎樣才叫建議?」

「建議應該是:『我們該掉頭了。』這樣我就會跟著你回頭了。」

當時我還在氣頭上,覺得這個夥伴根本是強詞奪理。現在我回想,錯的人是我。我用禮貌來包裝自己強烈的建議,但是包裝過了頭,到聽話的人聽不出實話的程度。

找出思考的敵人

「修辭問題」是假問題,比如說我跟夥伴說的,表面上好像是在問問題,其實根本不期待對方回答,或問題的答案太過明顯,像是英國人很容易會拐彎抹角說「You didn't possibly think I would say yes to that did you?」(你該不會認為我有一丁點說『是』的可能吧?)這時,他只是在說「不」,而不是在問問題。或是火爆的上司常會對下屬說:「Are you stupid?」(你是白痴嗎?)根本只是在陳述自己的意見。當媽媽跟吵著要昂貴玩具的小孩說:「你以為錢是從樹上長出來的嗎?」這個白痴問題的目的,根本只是在說服對方。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