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二戰末,美軍也不忍炸毀的日本文化聖地!東京「神保町古書街」值得一訪

2017-11-13 12:14

? 人氣

日本人喜歡說「食欲之秋」、「運動之秋」、「藝術之秋」和「讀書之秋」。在四季分明的日本,天清氣爽的秋季正是外出行樂,參加各種活動的佳期。日本愛書人矚目的秋季傳統盛事,首推每年10月底至11月初,在東京神田的神保町古書街舉辦的「神保町書籍嘉年華」和「神田古書祭」。每年吸引50萬人次,可稱是東京秋季最具文藝氣息的風物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張燈結綵的秋之祭典。(圖/秋禾提供)
張燈結綵的秋之祭典。(圖/秋禾提供)

由地鐵御茶水車站走出去,越過御茶水橋,經過明治大學和日本大學,行至坡底,眼前就是老舖三省堂書店的大樓。由三省堂開始,沿著靖國通直行,至專修大車站的數百公尺之間,包括三省堂背後兩條平行小路—鈴蘭通和櫻花通,前後共聚集150多家舊書店,加上各大出版社及數十家新刊書店。整個神保町古書街,就由這些街道串成,號稱是世界最大級的書店街。特別的是,這些書店多集中在街道南側(坐南朝北),原因據說是坐北朝南日照太強,不利保存舊書。

神保町街景。(圖/秋禾提供)
神保町街景。(圖/秋禾提供)

由上百家出版社和書店聯合主辦的第27屆「書籍嘉年華」,2017年也熱鬧舉行。既有近鄰明治大學樂隊遊行和御茶水小學的和太鼓表演,也有異國風情的紐奧良爵士樂團和古巴音樂團,還有專家的古文書講座、落語說書會和朗讀會等,節目緊湊。以鈴蘭通和櫻花通為中心的書籍販售攤位,櫛比鱗次,人潮不斷。同時舉行的第58屆「神田古書祭」,則由神田中古書店聯盟主辦。期間推出100餘萬冊舊書拍賣,沿靖國通架設5百公尺長的露天書牆,非常壯觀,街樹也張燈結綵以示節慶。主辦單位並邀請作家京極夏彥主持「妖怪講座」,展示古典名著的原始版本和各種藏書印,兼開刻印體驗教室等活動。

鈴蘭通的書籍販賣攤位。(圖/秋禾提供)
鈴蘭通的書籍販賣攤位。(圖/秋禾提供)
琳瑯滿目無奇不有的中古書。(圖/秋禾提供)
琳瑯滿目無奇不有的中古書。(圖/秋禾提供)

這一帶原來是江戶時代武士的聚居地,「神保町」的町名,是在明治5年(1872年)誕生。明治10年之後,相繼有東京大學和數家法律學校(包括法政大學、明治大學、中央大學、專修大學和日本大學等的前身) 在附近設立。學校師生對教科書、參考書和六法全書的需求,造就了出版業和新舊書店發展。有斐閣、三省堂、富山房、東京堂等著名出版社和書店,都是在明治時代開業。進入大正時代,新興的岩波書店與文豪夏目漱石建立深厚的情誼,出版漱石許多著作。漱石在小說中曾多次描寫神保町,據說不朽名著《心》的主角,就是岩波書店的創業者岩波茂雄和他的摯友藤村操。

大正12年(1923年)的關東大震災,令神保町毀於一旦。幾乎所有書籍和書店都葬於大火。驚人的是,不到一年,大部分店家又架起臨時建築和書架,重操舊業,可見當時閱讀風氣和文化的興盛。昭和初期到二次大戰前,神保町都是繁華的學生街和書店街。當時除了書業,還興起許多便宜的酒吧、喫茶店(咖啡店)和餐館,支撐學生和文人旺盛的求知慾與食慾。

這一帶街邊不只有書店,更有不少能吃東西、補補熱量的用餐選擇。(圖/秋禾提供)
這一帶街邊不只有書店,更有不少能吃東西、補補熱量的用餐選擇。(圖/秋禾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二十世紀清末民初,中國曾派遣多位留學生赴日,間接學習西洋文明。聚集神保町的留學生,胃袋只有中式餐飲才能飽足,神保町因此又誕生許多中餐館。其中包括最為人知的周恩來愛店「漢陽樓」,迄今仍以周的家鄉味紅燒獅子頭當招牌料理。

二次大戰末期,東京受美國軍機轟炸,連日大空襲,市中心和居住地鮮少遭到倖免。奇異的是,神保町幾乎完好無恙。有一個都市傳說是,美軍上層曾下達「神保町轟炸禁止令」,以保存日本貴重的書籍和文化財。總之,這個古書街由戰後再延續至今,頂著日本文化重心的頭銜,繼續扮演知識發信地的主要角色。

近年網路傳媒發達和閱讀人口減少,令紙本書掛帥的神保町有日趨沒落的危機。神保町的老闆們曾聚集商討如何振興古書街,其中包括申請加入世界遺產、生產高級訂製書、鼓吹NHK拍攝神保町舞台的連續劇等等,十分有趣。最近,明治大學教授也是熱愛神保町的鹿島茂,出版大著《神保町書肆街考》,對這個150年老街的榮枯盛衰和歷史地理背景,有巨細靡遺的分析和考證,蔚為話題。

東京堂書店的台灣特展。(圖/秋禾提供)
東京堂書店的台灣特展。(圖/秋禾提供)

繞一圈神保町嘉年華,參觀東京堂的台灣書籍特展,順手買幾本新舊書刊及和風文具。肚子餓了,吃一盤近年神保町流行的咖哩飯(據說可左手翻書,右手吃飯而盛行),最後再入古風的喫茶店,享受一杯濃咖啡。半日神保町之行,就可畫上小小句點了。

愛書人,不一定要待秋之祭典,隨時可以再來。

*作者簡介: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日本白百合女子大學兒童文學碩士。旅居日本近30年,從事翻譯和著述,喜愛文藝活動。希望分享經驗給讀者。

責任編輯/鐘敏瑜

歡迎投稿給風生活,請寄到opinion@storm.mg,並附上投稿內容檔案(word檔、純文字檔)、投稿人真實名字、email和電話,來稿一旦錄用,用以mail通知,且本站保有文字刪修權,請勿一稿多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