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財務管理的成功人士,都會有這4個特質!理財顧問:會賺錢,真的不是唯一的致富關鍵

2021-03-30 17:12

? 人氣

書中作者不是以一個專家的身份侃侃而談,他更像是每位讀者的靠譜理財顧問。

這位理財顧問名叫喬納森.克雷蒙(Jonathan Clements),於劍橋大學畢業,曾在《華爾街日報》供職20多年,有6年花旗集團工作經驗,時任花旗個人財富管理財務教育總監。同時,他也是HumbleDollar.com網站的創始人、美國最大獨立財務諮詢機構之一Creative Planning的顧問委員會和投資委員會成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他彷彿有一種幫助他人獲得財務自由的使命感。

當然也有人會擔心作者的美國經驗,應用於台灣會不會水土不服,不過我想書中最珍貴的是作者欲傳達的理性投資價值觀。尤其是每一篇小短文後面的金句,總是有種讓人醍醐灌頂的感覺。

慢慢致富真的很難嗎?

以前我曾在網路上看到一個非常熱門的討論話題:「30歲的人應該有多少存款?」雖然我還沒有到30歲,但我還是滿好奇地看了看網友們的紛紛議論,但基本上許多都是那種存款所剩無幾的人。有些是剛畢業沒過幾年,工資並不高但消費卻很高,也沒賺什麼錢。然後一結婚就背上了沉重的車貸、房貸,有時還需要靠父母接濟的啃老族。

現在的社會到底怎麼了?怎麼大家都存不到錢呢?

想要幸福的生活,錢卻是最基本的保障。回想小時候家庭和學校,從小對於理財教育並不是很重視,甚至還有點忌諱:「錢不是小孩子該操心的事,好好把書唸好就行了!」因而造成大多數人在畢業工作後,對金錢都有一定程度上或多或少的焦慮。

人的內心渴望的是隨心所欲、揮灑自如、紙醉金迷;然而理財這件事情,卻要求我們量入為出、量力而行、開源節流;我們內心追求的是高報酬、一夕致富,然而真正的財富積累是需要時間的沉澱以及持續慢速的積累。

所以真正成功的投資理財所提倡的原則和我們內心所渴望的是背道而馳的。由此可見,理財本就是一種違背人性的活動,想要做好這件事情,必須能夠了解人性的弱點,並且付出實踐,克服這些弱點。

買買買是很多現代人的常態,因為購物能夠刺激我們神經連結,帶來快感。然而今朝的快樂,往往卻是明日的痛苦。我們今天把錢花掉了,就不可能把它留給明天 ; 買了一件商品,就沒有辦法用這筆錢買其他東西了。經濟學把這種現象稱作機會成本,像是我們花錢買了一個名牌包包的同時,這些錢就無法用來報名實用的課程,精進自我。

行為經濟學裡有一個觀點:人們面對同樣的問題,當下一點點的快樂會遠超以後延遲享樂所帶來的快感。像是人們更樂意選擇當天就能獲得的些許報酬,而放棄一年後才能得到豐厚的回報,哪怕在一年後確確實實能帶來更高的回報。像是減肥就是如此,人們傾向享受眼前的美味大餐,放棄將來更健康的身體以及更良好的體態。

消費也是如此,當下的消費能帶來更爽快的快樂。哪怕延遲消費,能購買的東西更多 ; 人們還是傾向於選擇當下消費,今朝有酒今朝醉。其實人生各方面都是如此,因此當我們面臨衝動消費的考驗時,我們需要按下暫停鍵,等上24小時讓腦袋冷靜一下,看看這項消費決定是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