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時,醫師不會說的真相】他們也是病人!最了解疾病的5位名醫養生術大公開

2017-11-15 06:20

? 人氣

現代人文明病、慢性病多,儘管活得長壽,卻不見得健康,就連每日都在接收醫療資訊,擁有豐厚醫學知識的醫師也可能會病倒,別以為還年輕身體就不用保養,若不好好愛惜,有一天健康也會被消耗殆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們從《門診時,醫師不會告訴你的養生祕訣》這本書裡,節錄整理出台灣五位各領域的全威名醫,他們本身也是糖尿病和高血壓的患者,甚至還有三高全部集滿的,也因為同樣是病患,他們更能感受患病時所需要的養生、保健術,這些方法都是在門診看病時,沒時間跟病患分享的親身經驗,究竟在面對極耗體力、腦力、心力的醫療現場,醫師們是如何保養,讓自己維持在最好的狀態,成功的抗病呢?

恩主公醫院院長 吳志雄

擇食控糖,享受美食

糖尿病本來就是吳志雄醫師家族病史,但過五十歲時,因為都還未發病,吳醫師便以為自己幸運的躲過了糖尿病威脅,而飲食沒有節制的他,過去甚至還是個大飯桶,每餐都一定要有白飯才有飽足感。終於在55歲那年,糖尿病還是找上了門。同時,因為大腸鏡檢查,發現長了兩公分的息肉,立即開刀切除,防止未來演變成癌細胞。

自從罹患糖尿病後,他終於正視飲食習慣的重要性,不僅控制每餐的量,也規定每口飯需嚼30下才能再吃下一口,慢食後,體重下降,精神也變好了。吳醫師不只在飲食上有調整,也開始認真運動,由於糖尿病性肌肉萎縮,為了讓肌肉維持在最佳狀況,要求自己每天基本走一萬步。

吳醫師更呼籲所有人都要很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固定量血壓、測血糖、定期接受健康檢查,隨時掌握好自己的健康,才能在一有問題時及早揪出病因,提早治療。

吳志雄醫師的養生處方箋:

每天走一萬步,一周走一個全馬的長度(四十二公里)。

享受美食不過量,不是為了控糖,而是為自己「擇食」。

定期做健康檢查,注意身體的變化。

享受生活,保持心情愉悅。

(圖/pakutaso)
糖尿病患者應避免吃水果及澱粉類食物,可透過吃大量的蔬菜補充所需糖分。(圖/pakutaso

蔡瑞芳眼科診所所長 蔡瑞芳

生菜食譜,讓血糖不再超標

「每天喝一大杯的柳丁汁,早餐吃很多水果」,這是蔡醫師執行十年多的水果養生法,卻險些讓自認重視養身的蔡醫師患上糖尿病。在測血糖時發現,飯前血糖值正常,但飯後血糖值超標,雖然還不是確診糖尿病,但細胞內已經產生不正常代謝,就算是進入了前期糖尿病。

在記錄了幾次血糖值後,蔡醫師找出穩定血糖的食譜,首先,蔡醫師先戒掉了喝柳丁汁的習慣,由於水果打成汁後,會讓腸胃太快速吸收導致血糖飆升;並且應避開水果和澱粉類等會讓血糖飆升的食物,早、午餐主要吃生菜沙拉,晚餐則補充蛋白質,並透過吃大量的蔬菜補充糖分,這樣的飲食法讓蔡醫師至今不需透過藥物就能控制血糖。

而以眼科為專業的蔡醫師在此也要提醒各位,糖尿病是視力的隱形殺手,若近視突然快速增加應急速檢查,許多人往往視力出問題時不以為意,等眼底出現血管病變才發現是糖尿病上身。

蔡瑞芳醫師的養生處方箋:

定期監測血糖:空腹時測一次血糖,三餐飯後兩小時也都要測,確認當餐攝取的糖分是否超標。

多攝取蔬菜,避免澱粉類及水果等高GI值食物。

早、午餐主要生菜沙拉,晚餐補充魚、雞肉等蛋白質。

眼睛保健「二十法則」:看電腦20分鐘,遠眺20英呎(6公尺),持續20秒。

生基診所院長 張甫行

練瑜珈,歐吉桑變型男

其實張甫行醫師年輕時是個運動好手,但仗著體力過人,便沒多加保養身體,不過在醫生這種長期高壓、三餐不定時的工作環境下,身體再也負荷不了,健康終於亮紅燈,當時才40歲出頭就患上了高血壓

看過健檢報告,張醫師決定重新找回健康,當晚就開始報名瑜珈課。至今已經練了三年,身體不再硬梆梆,全身的筋絡都疏通開了,自然身體的氣血也能更通暢。

(圖/pakutaso)
舒展筋骨,有益身體的氣血通暢。(圖/pakutaso

除了瑜珈拉筋外,張醫生還提醒不要喝冷飲,因為冰涼食物會阻礙氣血運行,讓脂肪囤積。三餐的份量應採用「倒金字塔飲食」,早餐吃的像皇帝、午餐吃的像王子、晚餐吃得像乞丐,並且要嚴格規範六點後不再進食,在改變了運動和飲食習慣後,張醫師身體獲得很大的改善,整個人變得更神清氣爽。

張甫行醫師的養生處方箋:

勤勞運動、做瑜珈,舒展筋骨。

倒金字塔飲食,早上吃得像皇帝;午餐吃七分飽;晚餐五分飽。

能走絕不站,能站絕不坐,能坐絕不躺。

不喝冷飲、罐裝飲料,只喝溫開水。

前萬芳醫院院長 洪傳岳

呼吸吐納,與三高和平共處

從年輕時就在看三高慢性病患的洪醫師,雖然熟悉高血壓、高血脂,但自己也在五十歲後「集滿三高」,雖然身體出了狀況,但正因為如此親身經歷,讓洪傳岳醫師對患者有了更多的同理心,也在自己用藥的過程中,發現服藥時可能的副作用,幫助其他患者能更舒服的治療。

在調整壓力之間,洪醫師還發明了一套幫助放鬆的「呼吸吐納法」,經過多年訓練,平均一分鐘的呼吸次數,可以從正常人的16次降至一分鐘只呼吸4次,不僅能夠讓心跳更穩定,還可透過吸氣的深淺發覺身體的微恙,若身體有狀況時,吸氣就不易吸到底。

「呼吸吐納法」做法:

在安靜環境將眼睛閉上,想著鼻尖。

鼻子大力吸氣吸到底,把氣沉到丹田,閉氣默數7秒

嘴巴張開慢慢吐氣,反覆操作3分鐘。

洪傳岳醫師的養生處方箋:

面對慢性病,勤做紀錄監測,聰明用藥。

減少壓力,穩定情緒對疾病控制很有幫助。

呼吸吐納法幫助身心放鬆、穩定情緒。

(圖/pakutaso)
別讓工作壓力影響情緒,保持愉悅心情。(圖/pakutaso

另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下面這位,人生最精華的時刻幾乎都在對抗病魔,她用自身經驗告訴我們,活得健康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馬家醫院顧問 林媽利

抗病四十年,迎來健康晚年

被譽為「台灣血液之母」的林媽利,從二十歲至五十歲,這段人生最精華的四十年裡四度被病魔纏身,而提到林媽利的病史,自己也笑稱為「九命怪貓」。

大學時期被診斷出再生不良性貧血差點喪命,需要依靠長期輸血,也因為如此,激勵她朝向血液的研究發展。三十一歲時罹患肺結核,在不斷發病和治療之間總共花了十年,才擺脫肺結核困擾。以為身體終於康復了,沒想到四十四歲,又發現乳癌,做了全切除手術。而最大的挑戰才剛開始,五十四歲時罹患C型肝炎,治療半年又再復發,就以這樣的周期持續了7次,七十三歲時,治療終於見效,總算告別了糾纏二十年的C肝。

林媽利回憶這段洋洋灑灑的抗病史,認為能成功抗病的關鍵在於持續治療,並靠著投入研究,轉移注意力。現在的她雖然已經近八十歲,卻是人生最健康的時期。

林醫師也鼓勵大家,建議炒菜的用油要用自炸的豬油,市面雖然販售各種油品,但近年來食安風暴,讓人無法相信內含成分,若自己製作就不需過多擔心,並且應少吃加工食品。

林媽利醫師的養生處方箋:

有疾病應積極面對、治療。

培養個人興趣,幫助轉移注意力。

自製炒菜豬油,少吃加工食品。

雖然年齡漸長,身體的機能大不如前,但最主要影響健康的還是飲食行為與心理狀態,以上五位醫師開的養生處方讓我們從飲食建議、心理調適、到身體保健,由內而外的保養身心,儘管生理歲數往上增,但身體狀態依舊能逆生長,有句話說「身體健康是1,而財富、感情、事業,家庭…是0,只有依附在這個1,0的存在才有意義,如果少了1,再多0還是0」人活在世上,沒有比健康更重要的事了!

本文取材自時報出版《門診時,醫師不會告訴你的養生祕訣
責任編輯/蔡昀暻

喜歡這篇文章嗎?

羅浩云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