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奧運竟以服禁藥為榮!棄賽只因產生被追殺幻覺、女選手遭逼吃禁藥,賽後慘變性

2017-11-09 12:22

? 人氣

*註:士的寧也叫馬錢子鹼,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能選擇性興奮脊髓,增強骨骼肌的緊張度,它也是早期使用最廣泛的一種興奮劑,如今已很少使用。

四年後,又一屆奧運會開幕了,興奮劑的濫用情況有增無減,一位義大利馬拉松運動員在終點前踉踉蹌蹌,像一個醉漢一樣,幾度跌倒但依舊堅持爬起,他堅持不屑的精神感染了全場的觀眾,在巨大的歡呼聲中,這名瘦小的運動員最終在工作人員的攙扶下第一個走過了終點。雖然義大利人因為接受幫助而被取消了成績,但卻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讚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聖保羅大教堂的主教還因此說出了一句不朽的名言:「重要的是參與,而不是取勝。」現代奧林匹克運動之父皮埃爾·德·顧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後來做了點小修改:「參與比取勝更重要」就成為了奧林匹克的核心精神之一。

然而,誰能想到那位義大利人是因為服用了過量的士的寧藥酒才會在終點前倒下的。

08.jpg
義大利人衝過終點的瞬間。(圖/言人文化提供)

興奮劑露出醜陋邪惡的嘴臉

關注度不亞於馬拉松賽事的環法自行車比賽不甘落後,也同樣上演精彩興奮劑大戰,由於賽程長,體力消耗大,適合運動員的興奮劑是必不可少的,當時,環法運動員們的興奮劑就像是在運動用品店購買裝備一樣,1924 年,一位環法自行車運動員向記者炫耀他的裝備:「這是古柯鹼,對眼睛有好處。這是氯仿,對我們的牙有好處。這個,是搽劑,能讓我們的膝蓋回暖。你想看藥片嗎?說實話,我們是靠著炸藥(硝酸甘油)騎車的。」

10.jpg
1924 年環法自行車賽上,用灑水壺降溫的運動員(圖/言人文化提供)

我們不能責備那時的運動員,因為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興奮劑的危害,直到 1928 年,國際業餘田徑聯合會率先表態,宣布全面禁止使用興奮劑,許多運動組織也都用行動支持,但是當時根本沒有方法可以檢測運動員是否服用了興奮劑,空有一張紙禁令毫無作用。

二戰之後,人工合成的新型興奮劑開始佔領各大運動會,興奮劑露出醜惡的嘴臉,1904 年依靠士的寧獲得冠軍的 Hicks 再也沒有參加正式比賽;1960 年羅馬奧運會 100 公里計時賽上,丹麥車手 Knud Enemark Jensen 因服用安非他命酒精混合劑而在比賽中猝死,屍檢證明他服用了苯丙胺、酒精和另一種擴張血管的藥物;1967 年前奧運銅牌選手英國自行車運動員 T. Simpson 死於風禿山(Mont Ventoux),死時衣袋中還有未吃完的苯丙胺。

1968 年,國際奧委會開始在第 19 屆奧運會中開展興奮劑檢測,可是我們知道,貓抓老鼠,貓一定是跑在老鼠身後的,層出不窮的新型興奮劑讓反興奮劑檢測工作困難重重,沒人知道下一個出現的興奮劑是什麼。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