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沒有鉅額消費,為什麼老是存不到錢?專家揭6種生活中錯誤理財心態,難怪淪為月光族

2021-03-20 08:30

? 人氣

理財的重點不在錢多錢少,而是如何正確「規劃」自己的財富。(示意圖/pakutaso)

理財的重點不在錢多錢少,而是如何正確「規劃」自己的財富。(示意圖/pakutaso)

很多人在談到理財問題的時候,經常會說一句:「我沒有錢可以理。」這句話的「曝光率」最高。幾乎80%以上的年輕朋友都會這麼說,尤其剛畢業工作不久的單身者更是如此。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單身的你確實是無財可理嗎?讓我們看看下面的幾個例子,也許從中你會看到自己的影子。

一、沒有一點理財意識

小孫,23歲,大學畢業,工作已一年,未婚,月收入28,000左右;小張,25歲,大學畢業,工作三年,未婚,月收入25,000左右。按常理說小孫每月收入28,000元,比小張多3,000元。他應該比小張「更具備理財的條件」,事實真是這樣嗎?他們兩人都是每月月初發薪水,結果同樣是半年,半年後,小張存下了6萬元,小孫只存下了不到6000元。原因何在呢? 

讓我們看看兩人的收支情況吧。小孫在衣食住行上的開銷都要高出小張,除去這些基本消費,在旅行、健身、購置自己喜愛的電子產品方面還有一大筆支出,粗略算下來,基本消費加上娛樂消費,小孫的兩萬八千元月收入所剩無幾。而小張雖月收入不高,但是一切從簡,基本消費只有一萬元,又沒有抽菸喝酒等其他嗜好,喜歡看書,每月花費一千元左右買書。

這樣算下來,小張每月的開銷大概在11,000元,半年能節餘6萬元,除去一些別的開銷,小張半年下來存了6萬元,之後他又把其中的3萬元轉成了一年期定期存款,每年到期不取,自動續存。從上面的對比可以很明顯的看到,聲稱自己沒有錢理財的小孫,真的沒有錢可以理財嗎?那為什麼收入比他少的小張卻有積蓄呢? 

透過上面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其實小孫並不是沒有錢可以理,而是根本沒有理財的意識。其實比小孫收入低得多的大有人在,可一樣能理財。上一代出生的單身一族,部分人的收入比小張要高,可理財能力不一定比他好,經常不到月底就沒錢了。甚至還要借錢過日子。看到這裡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吧?所以千萬不要告訴自己「我沒財可以理」,要告訴自己「我要從現在開始理財!」

二、途徑單一的理財方式

因為公司幫忙租房子,而暫時又不打算買車的王先生稱自己沒有什麼大的開銷,每個月自己的收入三分之二存入銀行,王先生認為自己在對待錢的問題上相當理性,不會過於鋪張浪費,因此小有積蓄。 

王先生的這種理財方式其實這就是媒體這段時間經常談到的「過度」儲蓄的問題,理財管道單一,大部分錢都存進了銀行,從而減少了個人財產增值的機會。

建議王先生將銀行儲蓄轉為同期的各類債券不失為個人財產增值的好辦法。

三、表面看似理財的理財方式

月收入將近5萬元的吳小姐準備更換電腦,在商場中,她發現,電腦這樣的商品也可以分期付款,剛剛接受了分期付款、有超前消費觀念的吳小姐「依葫蘆畫瓢」,也辦理了分期付款手續。

後來吳小姐才發現,其實自己的行為恰好是不具備理財觀念的。本來三萬元的電腦自己可以一次性購買,現在,銀行按月扣錢,自己的錢放在存摺中也沒什麼作用,等於白白交了利息。

同樣道理,唐小姐辦理了一張現金卡,但是利用現金卡進行超前消費時,忽略了還貸能力,因為貸款的利息還是比較高的。

對於薪水較高的上班族來說,分期付款購買一些家電、電子產品,意義不大,這種情況還包括保險費等,按月交的費用就可能高於按年交的費用,如果差價大於存款利息,在這種情況下不如一次付清年費。

要明確的是,現金卡的主要功能是消費,而一般信用卡卻按同期同等級的存款利率計算利息。因此,持卡人最好在一般的信用卡儲存一定的資金,與銀行協商,在現金卡消費達到一定數額時,從信用卡上自動劃撥足額的資金過去。

四、因小失大的理財方式 

一般而言,理財的目的無非有兩個:一是要開源,二是要節流,省錢是不少大家的消費習慣,但是事實上,我們生活中的很多省錢習慣其實是最浪費錢的。比如說到大型超市購物。大型超市商品的價格確實便宜,但是一定要明白自己究竟需要多少。比如四十個小饅頭裝成一袋,作為單身的你,能忍受一個月都吃一樣的早餐嗎?或者,你能忍受只有鞋櫃大的冰箱裡擠滿了小饅頭嗎?

如果大型超市離你家距離遠,你不得不坐計程車去購買日常用品,你也不需要大量購物,那就不如在你家附近的一般超市買日用品為好。

五、額外消費的「會員資格」

生活中,人們有時會為了獲得會員資格而提前消費,或者是額外支付一筆費用。比如,在購物超過千元即可獲得會員資格,並且在未來的消費中可以打折扣的時候,我們可能為了這個資格多購買商品,但是卻從來沒有使用過這個資格。這樣一來,雖然我們的錢包裡裝滿了名牌服飾的打折卡,但是這些品牌可能不適合我們,或者平時價格太貴,超出我們的消費能力,而等打折的時候,我們的卡又不能用了。

六、認為包月服務優惠多

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包月的服務,比如美容、美髮,或者是寬頻上網、手機通話費,包月的誘惑力在於,如果我們使用的量足夠大,我們就可以享受便宜的單位價格。

如果你仔細計算一下,其實我們經常是享受不到包月的優惠,反而使我們享受的單位時間服務的價格上升。比如包月游泳卡,條件是如果我們每天都去,那麼單次的價格相當於不包月的二分之一,問題是,我們一個月能夠去幾次?

先不要去包月,比如上網費,如果一個月不超過499元,就沒有必要花錢去包月。

專家建議:把理財變成一門學問。

俗話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而對單身貴族來說,更要理之有道,把理財變成一門學問,如果我們的錢足夠多,可以請專業人士幫我們打理,但是即使是有專業人士打理,我們自己也應該改正生活中錯誤的理財觀念,把理財這門課學好。

作者介紹|崔英勝、吳為

崔英勝

文學院出身,卻對金融、行銷饒富興趣,大學因為熱衷投資,畢業前就存到人生第一桶金,同學出社會後為低薪發愁時,他早已領先了好幾大步。

如今工作閒暇之餘,他決定發揮文科生的本事,總結自己對商場的所見所聞,著有《品牌》、《看完巴菲特也不會致富》。

吳為

專職作家。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崧燁文化《單身經濟學》(原標題:生活中常見的6錯誤理財觀和理財方式)

責任編輯/林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