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刻板印象看世界、玩心重不夠上進…中國交換生感嘆,台灣學生實在缺乏危機意義

2017-11-28 12:02

? 人氣

在開頭的選片裡,放了周杰倫、桂綸鎂等藝人、在美國 MIT念書、工作的高材生等人奮鬥成名的簡介,呼籲臺灣人心懷志氣地奮鬥努力,期間我右邊的兩個女生抹起了眼淚。一個臺灣的 IOH(創新開放平臺)的創辦人做了一部分演講說,其 IOH公益平臺創辦的目的是說明在海外的臺灣留學生和預備出國留學的臺灣學生以經驗的幫助。他說如今臺灣學生在美國讀書者人數減少,在美國念書完多半留美工作而無法回臺灣,比如臺灣缺乏必要的硬體設施讓學生在美學習的先進技術得以實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他說:「有人說可以去大陸發展工作,比如去北京、上海。我想:臺大學生是兩千萬人挑四千個;北大學生是十三億裡挑四千個─你拿什麼跟人家比呀!」這句話如今猶震震在耳,是我在臺灣聽過罕有的極具「危機意識」的一句話。平日和人交談,無一不讚美「第一學府」臺大的強悍、師大培育了臺灣各級各類學校校長的獨樹一幟,鮮有人以批判的眼光看待。臺灣人很少和外界對視、比較,彷彿身處桃花源中,良田自給、屋舍儼然、男女老少自得其樂。而我在臺灣做客與人接觸,更多的人問我:「你對臺灣有什麼印象?」「去過臺灣哪些地方玩?」很少人主動問我「大陸什麼樣子,有什麼好玩的地方」這樣的問題。

在臺灣,老一輩和年輕一代的人群中的政治觀念有很深的隔閡之處。老一代從小被教育的就是自己「從大陸遷來臺灣」的流亡命運和「反攻大陸」的國民目標,這與和我年齡相仿的同輩「淡泊」觀念中的「土生土長的臺灣人」截然對立。這種對立在國文課上深刻地體現了,同時因為老師本人的對大陸人固有的一種「不待見」,讓我這個大陸交換生時常處於近似尷尬甚而至於憤懣的境地。

小馬問我,為什麼從沿海跑去大西北去念書啊,那裡是不是都是沙漠沒有什麼高樓大廈。我說我大學在的城市西安,到處都是高樓大廈啊。他驚訝地問我坐車從學校到家要多久,我故作輕鬆地擺擺手說:「坐火車大概二十個小時吧。」朋友正喝水,聽到我這一句差點噴出來,叫道:「二十個小時!屁股都要坐爛了啦!從高雄到臺北坐高鐵也不過二小時啊。」我說:「我們那的火車是有床位可以睡的……」

5.jpg
志氣巡迴演講的熱血現場。(圖/獨立作者提供)

我想,就在我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認為臺灣人,總是在用想像考慮問題,他們總是將本土的環境情況機械地搬運到其他地區,比如說我們大陸沒有普選沒有人人自選市長領導人的權利,這些都是偏頗的。因為臺灣人很少去大陸旅遊,他們的印象裡也是「大陸應該沒什麼好玩的地方吧」「好玩的地方臺灣都有:夏天去高雄墾丁海濱度假,冬天來臺北看雨,吃喝玩樂在夜市,還有這麼多國家森林公園可以光顧 ……」。十二月裡,和一個同學談到我家鄉揚州正下雪的情景,她說好棒啊,我問:「臺灣會下雪嗎?」她愣了一兩秒說:「有啊,當然,在玉山山頂上!」這句話被我當作是她在開玩笑,但看她一本正經的樣子好像是在當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