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內行京都旅人一定知道的「好所在」!走進日本藝術大師故居,見識療癒全日本的幽靜

2017-10-31 11:28

? 人氣

1
左為素燒窯,右為窯內風景(圖/秋禾提供)
登窯(圖/秋禾提供)
登窯(圖/秋禾提供)

古宅二樓原是河井家的私人空間,雖是平常生活,處處可見大師的巧思和意境。原來寬次郎不僅製陶,也做木雕,撰詩詞寫書法,無一不得手。周圍家具全是寬次郎設計,既有木樁做的矮腳桌椅,也有一些竹製棚架,據說是二次大戰時原木不足,委託台灣的工匠以台竹造成。櫥櫃上的花瓶、和室裡的雕塑及掛軸,既有寬次郎本身創作,也有他四處蒐集的民藝作品,共計四百餘件,彷彿小型美術館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左為櫥櫃,右為和室(圖/秋禾提供)
左為櫥櫃,右為和室(圖/秋禾提供)
左圖中的後方箱型階梯是濱田庄司的入厝禮,右圖為和室內的掛軸(圖/秋禾提供)
左圖中的後方箱型階梯是濱田庄司的入厝禮,右圖為和室內的掛軸(圖/秋禾提供)

繞一圈河井寬次郎的住居和工房,再參觀走道展示窗的大師遺物,欣賞陶藝傑作。大師的風格和氣度,似乎在樸拙和恬淡的生活中自然醞釀,毫無矯飾。據說寬次郎最愛的一句話是:「為自己的驚奇而吃驚。」原來寬次郎終生不失孩童般的感受力,對周圍美麗的事物經常懷抱驚喜,誠心誠意的快樂和感動。

明治23年(1890)出生於島根縣的河井寬次郎,中學畢業後即上東京,進入東京高等工業學校(現東京工業大學)的窯業科。畢業後他和學弟濱田庄司一邊創作,一邊四處開發釉藥,復鑽研模仿中國陶瓷。1921年寬次郎在東京和大阪的高島屋首開個展,以華麗裝飾和超絕技巧一夕成名。其後,寬次郎參觀柳宗悅蒐集的韓國李朝文物,卻為無名的陶工製作的簡素器皿,受到莫名感動。寬次郎自省作品只求外觀缺乏內在,不惜中斷當時創作。1924年留英返日的濱田庄司,讓寬次郎見識他在英國收集的日用食器。稱作slipware的素樸彩繪杯盤,讓寬次郎大受啟發。在研讀柳宗悅的民藝理論之後,寬次郎決定和他們共同推展民藝運動,追求「用之美」的創作。

展示窗中的河井寬次郎遺照與遺物(圖/秋禾提供)
展示窗中的河井寬次郎遺照與遺物(圖/秋禾提供)

二度開始創作的河井寬次郎,由古典唯美路線改趨實用目的,造型素朴簡約,加上他研發的釉藥和技術,孕育出色澤淳郁經久耐看的日用器皿,再度受到各方禮讚。日本民藝因著寬次郎等人的努力,終於發光發熱,被認定是生活中的藝術。二次大戰期間,由於材料短缺,寬次郎停止創作,改以詩詞發抒心境。戰後,寬次郎對世界的民族藝術產生興趣,做陶之餘也從事木雕。晚年的寬次郎作品風格益發奔放,造型自由自在,刷釉如潑墨,進入隨心所欲之境,被稱是「土與火的詩人」。

雖然寬次郎生前即博得盛名,卻相繼辭退日本政府頒發的文化勳章,和代表日本最高榮譽的「人間國寶」頭銜,並拒當最高職銜的「藝術院」會員,終生以無階無冠的「陶工」自任而不悔。

放在展示窗中的書法及陶藝作品(圖/秋禾提供)
放在展示窗中的書法及陶藝作品(圖/秋禾提供)

由1937年造窯入居到1966年謝世,河井寬次郎就在這棟他以故鄉民家為原型的邸宅度過。紀念館的介紹詞寫著: 「這裡不但是寬次郎創作的場地,更是讚美人生的崇高和深度,腳踏實地生活的場所。看過這個紀念館,如果你覺得美好和驚奇,得到感動和平安,就是我們最大的喜悅…」懷著這樣的心情,我告別了河井寬次郎紀念館。

*作者簡介: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日本白百合女子大學兒童文學碩士。旅居日本近30年,從事翻譯和著述,學陶十餘年。喜歡參觀藝文展覽和名家故居,希望將個人經驗分享。

責任編輯/鐘敏瑜

歡迎投稿給風生活,請寄到opinion@storm.mg,並附上投稿內容檔案(word檔、純文字檔)、投稿人真實名字、email和電話,來稿一旦錄用,用以mail通知,且本站保有文字刪修權,請勿一稿多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