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性工作者身分遭洩惹麻煩,爆出臉書「這功能」超可怕!再謹慎也可能被洩隱私…

2017-10-26 10:44

? 人氣

在網路世界保有匿名、隱私,對不少人來說很重要,一名美國加州的性工作者,意外在Facebook「你可能認識的朋友」欄位中,看到客戶的帳號,導致真實身分曝光,不禁令外界質疑Facebook的隱私機制究竟有沒有漏洞?

不論是通訊錄裡的一組電話號碼、貼文上輕輕按下的「讚」,或是午休時間瀏覽的新聞內容,我們每天在手機、電腦、社群平台上留下大量的數位足跡,而這些資訊都可以追溯到你我的真實身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最近社會關注的台大潑酸案,或是新聞中常見的家暴、人權運動者,不論是在親密關係或是特定的工作領域,保持在網路世界的匿名、隱私對於許多人來說相當重要,甚至在關鍵時刻可以拯救性命。

性工作者與客戶,意外在Facebook產生連結

Leila是一名住在美國加州的性工作者,他在2011年加入Facebook,時常在社群上分享政治議題的資訊,但關於他私底下性工作者的身分從來不從出現在社群媒體上,他必須謹慎地將兩種身分區分開來,避免被客戶認出或遭受騷擾。為了謹慎起見,Leila使用完全不同的email帳號、名字、電話號碼跟客戶聯繫,照理來說,在Facebook上公開分享政治議題的他,跟私底下匿名從事性工作的兩種身分應該完全沒有交集。

但最近Leila卻在Facebook「你可能認識的朋友」的欄位中,意外地看到客戶的帳號,儘管他再三確認自己絕對沒有提供任何關於性工作的資訊給Facebook,但系統不知道為什麼,還是將她現實生活中的身分與應該匿名的工作連結在一起,更可怕的是Leila真實身分的帳號,也同樣出現在客戶的推薦名單中,將他真實的身分完全曝光。

一名住在美國加州的性工作者,儘管他再三確認絕對沒有提供任何關於性工作的資訊給Facebook,但還是在「你可能認識的人」的列表中,意外地看到客戶的帳號。(圖/pixabay)
一名住在美國加州的性工作者,儘管他再三確認絕對沒有提供任何關於性工作的資訊給Facebook,但還是在「你可能認識的人」的列表中,意外地看到客戶的帳號。(圖/pixabay

「不僅僅只有性工作者需要隱藏他們的真實身分。」Leila 說:「雇用性工作者的客戶非常在意匿名性,所以他們也使用完全不同的 email 帳號跟電話號碼聯繫。」「雙方都非常小心,就是不想讓自己的真實身分曝光,但Facebook卻將兩者連結。」

當Leila跟性工作互助團體成員談起這件事時,許多人也表示曾經遇過類似的情況,「我們都已經使用使用完全不同的電話號碼 email了,為甚麼客戶還會出現在好友推薦名單?這種事情怎麼會發生?」

對性工作者來說匿名是很重要的,這可能會威脅人身安全甚至性命。」Leila說。

從事色情產業的他,私人帳號遭粉絲騷擾

在色情直播平台CAM4上經營VR影音的 Ela Darling,已經在成人產業工作了八年了,他的家人、朋友通通不知道,「我不想因為Facebook這項功能(指『你可能認識的朋友』),讓我15歲的表弟知道我在色情產業工作。」

Darling過去曾擁有一個私底下跟好友、家人互動的Facebook帳號,但過去一段時間系統一直將這個帳號推薦給他的直播粉絲,完全在網路世界洩露真實身分,這些人甚至開始騷擾他,甚至追蹤他的家人。

在網路世界暴露真實身分後,甚至有人開始騷擾甚至追蹤受害者的家人。(圖/Patrik Nygren@flickr)
在網路世界暴露真實身分後,甚至有人開始騷擾甚至追蹤受害者的家人。(圖/Patrik Nygren@flickr)

我們生活在一個,可以將個人資訊做為武器攻擊別人的時代。」Darling認為,Facebook僅是生活中的使用工具,但它強大累積個人資訊的能力,令人感到不安。

Darling 同樣完全不清楚為何會導致這樣的狀況,於是幾年前他將這個私人的帳號完全刪除;Leila 跟他客戶神秘的在 Facebook上連結,似乎成了不能解的謎團,但「你可能認識的人」背後的演算法確實讓人感到毛骨悚然,不僅是性工作者,像是記者、家庭暴力受害者、政治活動家、人權運動者這些需要「匿名身分」保護的人,都可能暴露在這層威脅下。

「你可能認識的朋友」參考資料高達上百種

根據 Facebook在「 如何提供『你可能認識的朋友』建議選項?」說明頁面中的解釋:彼此擁有共同朋友、加入相同的 Facebook 社團、被標註在同一張相片中、您的人際網絡(例如:學校、大專院校或工作經歷)、已上傳的聯絡人,這五項要素為 Facebook推薦「你可能認識的朋友」主要依據標準。

但對於像Leila跟Darling這樣,沒有共同好友、社團、聯絡人的用戶來說,參考的標準肯定不是Facebook官方列出的這幾種。Facebook發言人曾經告訴外媒《Gizmodo》,「你可能認識的人」這項功能參考的標準有高達100多項,許多用戶因為擔心,也都避開官方列出的帳號互動資料,難不成Facebook偷偷蒐集用戶手機上的額外資料嗎?

「我們不會使用第三方app的資訊,來作為『你可能認識的朋友』的參考依據。」Facebook發言人強調:「我們絕對沒有使用定位資料或是IP、 Wi-Fi作為『你可能認識的朋友』的資料依據。」

事件爆發後,Facebook發言人也昏頭

這則新聞爆發後,Facebook建議用戶可以到帳號設定中,將「誰可以傳送交友邀請給你?」的選項設為「沒有人(No one)」。不過有趣的是,Facebook員工似乎對於自家產品功能相當不了解,許多用戶發現自己的帳號根本沒有「沒有人」的選項,只能看到「所有人」、「朋友的朋友」兩種選項。

隨後發言人趕緊更正,說明他們先前提供的解決方案是錯的,並不是每個用戶都有「沒有人」這個選項,而且就算勾選這項設定,也無法完全阻止出現在「你可能認識的人」的列表中,「只有擁有大量追蹤者或是名人的帳號可以有這個選項(指「沒有人(No one)」),一般人最多只能勾選「朋友的朋友」。」發言人補充。

「只有擁有大量追蹤者或是名人的帳號可以有這個選項(指「沒有人(No one)」),一般人最多只能勾選「朋友的朋友」。」Facebook發言人補充。(圖/數位時代提供)
「只有擁有大量追蹤者或是名人的帳號可以有這個選項(指「沒有人(No one)」),一般人最多只能勾選「朋友的朋友」。」Facebook發言人補充。(圖/數位時代提供)

風波爆發後Facebook僅簡短透過聲明回應:「我們會盡所能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我們也很在意用戶隱私,同時也看到了這項缺失,我們會做得更好。」

如何安心保有第2匿名身分?

我們到底還能不能安心的在Facebook上保有第二個匿名身分?相信是許多用戶共同的疑問,最好的狀況是Facebook能公開「你可能認識的朋友」這項功能所有參考的資料項目,並且開放用戶透過設定篩選條件的方式,過濾掉不想被建議的人選。

如此一來不論是特殊行業工作者、家庭暴力受害者、政治活動家、人權運動者,才能夠放心的利用匿名的特性,在避免社會非議的情況下,保有個人意見的抒發,同時避免真實身分曝光、被追蹤,甚至影響人身安全。

文/高敬原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數位時代(原標題:一名性工作者身分遭洩露,Facebook「你可能認識的朋友」掀隱私爭議)

責任編輯/趙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