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屬台灣的藝術快消失啦!神像雕刻師傅道出最深感嘆:賺不賺錢不重要,功夫要留住

2017-10-23 12:11

? 人氣

「藝術與美感」的意涵,在不同國家與不同民族之間,完全不是同一件事。古典中國、古典伊斯蘭世界、印度、新幾內亞高原、台灣、原住民等等,不同文化之間,藝術的內涵是具有相當大的的分歧性,這不只是外觀的差異,更是思想的思辨,當中也許還牽涉到各個國家與人民的安身立命之道。然而,絕大多數的國家與民族,經過西方強勢的文化與殖民的歷史的散播,致使臺灣人的藝文教育是以西方的經典為主,而臺灣人既有的文化資產,如鹿港的木雕工藝,就不再是當代藝術圈討論與學習的範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文化藝術是與人們所生長的日常與地方息息相關,而地方的生活並非是斷裂的現在,是由過去的歷史所堆疊而成。過去的生活,是所有創作者的養分,鹿港的木雕師傅即是透過歷史的養成與生活的觀察,醞釀出工藝的創作,也構成了臺灣的藝文價值。臺灣人需要去保存與珍惜我們自身的價值才是。

臺灣的藝術仍有必要從「地方」的角度來看待地方,地方經歷了移動於地方之間的資本與人群之後,受到了更廣大世界與社會的影響,而較弱勢的國家與地方的長遠、內在化的歷史卻被排除在主流之外,然而這些弱小的文化其實是具有深厚的人文哲學思想、宗教、美學、技術等等的地方記憶。臺灣的藝術需要真正的紮根於地方,並珍惜我們自身擁有的藝文生態。

臺灣藝文生態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當代藝術的表現方法還是以西方的展演形式為標竿,西方的文化藝術也透過文化轉譯的方式,讓臺灣的藝術家至普羅大眾享受藝文的思想與樂趣,然而,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恐忽略了處於我們自身在地的藝術,因此,我們需要去推廣臺灣的在地藝術,並透過藝術家將文化轉譯,讓臺灣的藝文能夠真正地找回我們的主體性。

作者介紹|黃芝晨

作者目前為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研究生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想想論壇(原標題:失語的地方藝術:為什麼功夫留不住?)

責任編輯/林安儒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