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朋友聚在一起,還會感到孤獨?心理學家劉軒一席話,道出現代人容易感到寂寞的驚人真相

2021-02-21 16:10

? 人氣

科技冷漠導致現代人就算聚在一起,也容易感到寂寞、孤單。(圖/photoAC)

科技冷漠導致現代人就算聚在一起,也容易感到寂寞、孤單。(圖/photoAC)

當網路與空氣一樣普及,科技孤立是大眾皆知的文明病時,我們需要更多面對面的空間,真正地相聚,不是在一起共享寂寞。

「前幾天我回到家,看到兒子跟幾個同學在廚房,你知道他們在幹什麼嗎?」老友跟我說:「一群年輕人圍著餐桌都沒在講話,全在玩手機!我後來問兒子:『你要麼就自己玩,何必找一群朋友來零互動?』我兒子竟然回答:『爸,這就叫在一起寂寞(lonely together)!』」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lonely together,在一起寂寞,多麼「超齡」的意境啊!以前這種形容可能會讓人聯想到不幸福的婚姻或養老院的惆悵,現在卻適用於千禧世代。這兩個英文字印在T恤上還挺文青的,作為咖啡店名也不錯。

「在一起寂寞」,也可以說是都市剪影,不是嗎?大城市的人口持續增加,距離感卻沒減少。上下班時的地鐵站萬頭攢動,通勤者忙著閃躲彼此,頭上掛著大大的耳機,每個人都幾乎成了「感官絕緣體」。人類的文明發展至今,大概還沒經歷過這麼擁擠又這麼無交集的存在狀態。

賓州大學心理系曾做過一個大數據研究,統計數萬個臉書用戶一年下來的貼文,把最常使用的字化為詞雲,再把這些詞與用戶的心理測驗做交叉比對,發現不同心理狀態的人(例如樂觀和悲觀)所慣用的詞彙都有差別。

你猜,哪個詞與憂鬱症有最強的關聯?

這個詞就是寂寞。想一想,寂寞這個詞的使用,竟然跟憂鬱症有最高關聯,那寂寞的心情,又與憂鬱症有多高的關聯呢?

憂鬱(depression)這個詞,就是一個低潮、缺乏動力的狀態。很多患有憂鬱症的人什麼都不想做,不想出家門、不想回簡訊,更不想與人有面對面的接觸。但一個人越是待在家裡,越不與人接觸,越缺乏互動帶來的活力與好感,越可能會感到極度寂寞。

近年來,我們看到憂鬱症患者比例大幅增加,或許正是因為在行為上,越來越多人選擇在家裡獨處。

在家獨處的人雖然可以用電子產品,好像跟外界保持互動,但當他們關掉電腦、手機時,還是在一個寂寞的狀態。心理學告訴我們,人類除了需要食物、睡眠、性之外,與他人的互動也是一種基本需求,而它的重要性遠遠超過我們之前的認知。所以,人類常常在尋找這種跟彼此互動所能帶來的好感。

造成憂鬱症的原因非常多。(圖/取自PAKUTASO)
(示意圖/取自PAKUTASO)

科學家就曾使用磁振造影,在人瀏覽社群網站時,同時觀察他們的大腦運作狀態,發現當人獲得來自朋友的點讚時,所觸及的部位就好比獲得了一個擁抱。但這個虛擬的擁抱,並不能夠完全代替真實的肢體接觸。如果社群網站確實能給我們同樣的滿足感,那人們越使用社群網路就應該越快樂才對,但最新的綜合分析依舊明顯地顯示:人們使用網路的時間越長,就越容易不快樂,也越發容易感到孤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