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人脈找工作,光靠「友情」夠不夠?台灣人矽谷經驗談,真的別把幫忙當理所當然!

2017-10-18 14:49

? 人氣

專業人士人脈模式:「以牌換牌,互補有無」概念

32 歲以後,因為手上專業牌多了一些,開始有朋友會搓合認識其他朋友互相學習,或是合作,這時的人脈會有機成長,漸漸地,你會大量認識你領域,或是相近領域中的行家,他們在討論相近問題時,也常常會想到你,你的意見,也會在這群體中擲地有聲,發揮影響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合作,顧問,或是組隊出征的機會,也會慢慢上門。

這當然是建立在你手上有足夠的牌跟人家交換的假設上,換句話說,就是你的技能或是專業要能為人所需才行,講句更傷人的,其實就是要能夠當別人「高級工具人」的實力。

這有點像是打網路遊戲中組公會的概念,你要自己有兩把刷子,或者擁有不可或缺的資源,才有人願意重視你,跟你組隊。不然就算你自費嚐遍全世界品酒會的酒,哈遍全世界高級俱樂部中的雪茄,也都無濟於事。

好玩的是,你手上的牌越多,你能換到的牌越大,你能加入的公會的等級也就越高,舉個例子吧,如果你被某個創投投資,除了他手上的所有人脈資源都可以為你所用以外,規模大的創投基金還會不定期舉辦社交活動,學習課程,或是郊遊(比如說敝公司創投就在找明年三月到夏威夷去教育訓練個幾天,都不用錢),多多跟他們旗下的創業家交流,也多多讓他們旗下的創業家相互交流…等。

相關的社交活動與人脈在其他的行業領域中也各自有自己的年會,展覽,研討會,社團,兄弟會,姐妺會,品酒會,俱樂部,seafood 禪修會 XD…等可以提供,但是前提非常清楚,這是一個資源交換的過程,如果你本身沒有掌握幾張大家趨之若鶩的王牌,去參加這些旁枝末節的 xx 會可是一點幫助也沒有。

自我表達與溝通

台灣還有另一個極端的人種是:專業強到無人能敵,但是口語與文字表達卻大有問題,雖然滿手好牌,但是卻不知道如何槓桿,也不知道如何與人合作。

我過去曾經寫過相關題目的文章,請見:台灣人才最缺的能力是跨文化的溝通與社交,但是如果你想多少用到人脈這張牌,表達能力與溝通能力絕對是不可或缺的,換個宅宅的方式聊這件事情好了,如果連 API 都開不出來,或是 API 寫得有夠爛,不管核心演算法如何世界第一,別人沒有辦法跟你交換手中的牌,團隊或是合作自然搭不起來。

如果你真的是這樣的人,希望你能夠幸運,身邊找到可以幫你處理溝通與公關的代言人,不然還是專心技術,當好 individual contributor 。

介紹人脈的準則:「每次牽線,都在幫自己加分」

經營人脈時有一件不能忽略的準則,要記住「每個牽線,都要能幫自己加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