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不得就不要丟!達人傳授4大佛系整理術,不用斷捨離,房間也能煥然一新

2021-02-03 09:30

? 人氣

「斷捨離」不代表就真的要把東西通通丟光!(圖/imdb官網)

「斷捨離」不代表就真的要把東西通通丟光!(圖/imdb官網)

編按:整理房間一定要「斷、捨、離」嗎?其實透過有效收納法,也能用最小限度的努力來維護房間整潔。

人們收藏物品的理由千奇百怪。因為這是自己專屬的東西、這是用來招待親友的東西、這是某人特地送給你加油打氣的東西……也可能沒有任何原因,不知不覺就被你保留下來,或純粹覺得丟東西很麻煩而一直沒有處理。換句話說,人們把東西留在身邊的理由,不外乎有愛、有用、懶得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果光是看到家裡的物品,就能讓你的心靈感到溫暖、幸福,此即對物品有愛的真實證明。某些人總認為「堅持對物品的愛」遠比「打造寬敞的空間」來得重要。對這些人來說,若一再逼迫他們接受「充滿回憶的物品最多不能超過兩箱」、「購物量不得超過家裡的收納量」這類嚴格規範,只會令他們更加退避三舍而已。

他們應該會用抵死不從的口吻哭喊道:「與其要我丟掉重要的東西,我還寧可多犧牲一些室內空間,買個大一點的收納櫃來放。」(買收納櫃總是比搬進大房子便宜嘛。)也正是因為如此,一般的整理方法總會令他們卡關。

以下是「不丟東西整理術」不同於一般整理法的4大基本原則:

1.無須大量丟棄,捨不得就不要丟。

2.房間大小不重要,只須專注將物品分類。

3.慢慢整理也無妨,每週一二次,每次不超過三小時。

4.不丟東西,反而有助釐清你愛的是什麼。

或許有的人會質疑:「怎麼好像跟一般的整理法完全相反?」的確是這樣沒錯。傳統的整理收納書,說穿了就是極簡主義者的養成教育,只適合能夠冷靜看待物品用途、不帶感情地將物品分類,然後爽快丟棄毫無用途之物的人。

還不是把東西丟完就算了,後續還得為了維持整齊的居家環境,而每天刻意安排時間努力整理,神經繃得超緊。坦白說,我真的很懷疑,這樣的做法是否符合自己原本的人生目標。

「在不減少現有物品數量的情況下,舒適地過生活,同時以最小限度的努力來維護整理好的房間」,可說是相當佛系的收納書

以下我將逐一說明,不丟東西整理術的4大基本原則。

1.無須大量丟棄,捨不得就不要丟

面對購物時會花很多時間反覆確認、評估,之後也打算好好珍惜物品的人,若要他在短短五秒鐘內決定該留或不留,然後果斷地把不留的東西扔進垃圾桶,這中間的不安與被逼迫感,將會害得他們反覆思索「我上次那樣根本是在亂丟,真是太不應該了」並後悔萬分。

在這之後,為了彌補這種空虛感,大部分人會因此買進更多新物品。這就是「明明環境才剛整理完,沒過幾天卻又再次爆棚」的原因。

不丟東西整理術的重點不在於「丟了多少東西」。只有對物品毫無情感者,才會對玄關前推放大量清出、待棄垃圾的景象感到痛快。記得,我們的目標是提高留用物品的品質,而不是在丟棄量上較勁,因此就算只能清出少量垃圾也沒關係。

在這之後,當你定期檢視物品時,你對它們的愛將會越來越深。就算連一件物品都沒辦法丟也無所謂,早在你重新思考這件物品的意義時,你的人生就已往前邁進一步了。

2.房間大小不重要,只須專注將物品分類

收納是為了協助我們更有效率地使用物品,充其量只是手段,絕非目的。

居家環境的大小與物品的依戀程度毫無關係,所以只要把「物品的意義」和「收納難易度」拆開來,當成兩件事思考,就能實現絕對不會後悔的整理。因此,請大家先暫時不要理會收納量,專注在「這個東西對我有什麼意義」的分類作業即可。

3.慢慢整理也無妨,每次不超過三小時

一般人對於整理的態度都是「必須一氣呵成,絕不能拖拖拉拉」,但這樣的做法對於那些熱愛物品的人來說完全行不通。

整理是相當需要集中精神的程序,而人們每天能夠持續做出正確判斷的時間,最多不超過三小時。為了符合這項原則,唯一的辦法就是把整理時間拉長、分段,以「每週一二次,每次不超過三小時」的方式,穩紮穩打地向前邁進。

我自己也是這樣,絕對不會受理工作時間在三個小時以上的整理委託案。雖然短短三小時的緩慢進度,無法明顯看出整理前/整理後的效果,但也正是因為過程中能夠謹慎以對、仔細評估,很少有客戶會在事後感到後悔。

根據我的經驗,若是一人獨居的場合,光是整理整間房子,平均就得花上約20~30小時。當然,若你想快點看到效果,也可以利用三連休期間(編按:日本每個月都會有一次連續三天的休假,稱為三連休),採用10小時×3天的方式集中處理,一口氣完成整理作業。

但如果強迫自己在一天之內持續整理超過三小時以上,不論進展是否順利,最終都很容易陷入自暴自棄的局面。「哎呀,麻煩死了,乾脆一口氣全部丟掉算了!還考慮什麼留或不留!」在這種恍惚狀態下,很多人會把所有的東西全都丟進垃圾桶。當感覺變得麻痺,判斷就會逐漸變得大膽,然而,你一定會在整理作業結束不久後,為自己當下一鼓作氣的衝動而後悔。

因此,最理想的整理狀況,是在每次三小時內、從容整理的過程中,猛然驚覺:「咦?家裡什麼時候變得這麼整齊了?」當你達到那種狀態之後,每週只須花三十分鐘維護,就能打造出更容易整理、維持的理想居家環境。

4.不丟東西,反而有助釐清你愛的是什麼

每個人對物品的感情各不相同。最簡單的分類,就是「依戀強烈的物品」和「沒有依戀的物品」。因此,在進入步驟二:整理之前,請先試著建立一套「將依戀視覺化」的愛物排行榜。

所謂喜愛的物品,大多都是:

● 一看就喜歡,非買下來不可。

● 光是用看的就覺得情緒激動、萬分滿足。

● 從沒想過要把這東西丟掉,會一直留在身邊。

就像這樣,喜愛的物品就是能觸動你心靈的物品。你可以透過這樣的評估方式,釐清自己愛的究竟是什麼。

評估自己的愛物時,首先請環視房間,把所有你能想到的喜愛物品全寫在便條紙上。這時要注意的是,不論物品大或小都可羅列其中。從「吉他」這種大物品,到「試用保養品」這種小東西,全都可以視為自己喜愛的物品。

把喜愛的物品都寫好之後,依照喜愛的程度排列順序,建立出愛物排行榜。

在實際進行整理作業時,這個排行榜會影響到你「整理的順序」。感情越深的物品越需要花時間整理,所以要把那些物品留到整理作業的最後。

如果你和家人同住,還請邀請全家人一起建立此排行榜,共同評估、討論彼此珍惜的東西。事先了解「哪些自己意想不到的東西卻是家人所珍惜的」,就可避免日後不小心把對方重視的物品丟棄,或是強迫對方整理而引發爭執等問題。

例如,紙盒、紙箱、緞帶或包裝紙等,一般人認為毫無用處的東西,對某些人來說,或許隱藏著出乎意料的特殊情感。如果你一味認定那就是垃圾,並強迫對方「快拿去丟掉!」對方的積極度一定會瞬間下滑,馬上就不想整理了。

「這傢伙就是個丟東西狂魔,我得小心了!」一旦對方產生這種想法,就會緊緊關閉心門,甚至故意把東西藏起來不讓你找到,這當然無益於整理。

作者介紹|米田瑪麗娜(Komeda Marina)

日本整理收納顧問一級檢定合格。
 
2014年從東京大學經濟系畢業後,加入住友商事株式會社,負責電子商務領域的商業投資。2018年之後,轉任Summally Co.,Ltd.,主要負責財務和數據分析。現於一橋大學專攻金融碩士課程。
 
童年於茨城縣和宮城縣度過,在作家祖父和研究者父親的影響下,身邊總是被許多舊東西包圍。成年後,她根據自身所經歷的城鄉住房差異經驗,以及Summally內部多達百萬筆「物品數據」的消費者調查結果,開始提倡「不丟東西的整理術」。後續更協助多位作家、設計師與企業家等愛物者重整住家環境。
 
她所做的「住房空間與消費者物欲」調查,曾被電視節目《呼呼秀秀》(ちちんぷいぷい)、女性雜誌《女性Seven》等各類媒體採用。

同時也在My Navi等網路媒體連載空間整理專欄。
 
Twitter:@komedamarina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方言文化《不丟東西的整理術:放不掉的記憶與情感,再也無須斷捨離!》(原標題:捨不得就不要丟!除舊佈新全靠4大基本整理術)

責任編輯/林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