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台灣的大學無法錄取單項能力超強的學生?成大教授感嘆:台灣的大學只配稱為小學

2017-10-16 10:40

? 人氣

這個考招變革的提案,做起來其實不難,因為教育部的母法已經有了,只要把類似特色招生的比例提高,實務上的做法讓大學自己決定即可。例如程式好的學生,就可以用程式考進資訊系,琴彈得好就可以進音樂系,不用管太多不相干的科目,凡是不以興趣為依歸,或是有背後其他目的的比賽,總是無濟於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過去這一陣子,大學端與高中端為了學習歷程如何與大學招生接軌方式吵翻天,我們不思改進制度,卻再次用幾十年前的「老招」套進一些特色招生方案裡面(不要忘了,不管是指考、申請、推甄還是繁星,主要看的都是考試分數高低),可能又要讓家長與學生,甚至老師疲於奔命,造成人力虛耗。

當然有人會進一步再問,打開了招生管道,有可能形塑出一個不一樣的大學風貌嗎?當了大學教授數十年,才發現自己對「大學」二字愈來愈不了解,真是枉費了!根據 Google 大神的解釋,university 這個字來自「universe」,從字根來看,uni 是「一」,verse 是「反轉」,所以「一」反過來不是零,同時也是零,姑且稱之為「宇宙」,頗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意思,所以大學就是研究宇宙真理的地方。

在西方世界,這個詞一開始單純指一群學者聚集討論學問的地方,後來才慢慢發展為基礎教育以上的學校形式;若以中國傳統教育制度為例,就類似漢代太學或是後來的國子監,是國家最高教育學府;而在中華文化裡,講大學就不得不提到「四書」的《大學》。古人說跟小學對比,此為大人之學。根據南懷瑾先生的說法,「小學」不是訓詁、考據等學問,而是六歲「小」孩子初進學堂至差不多十六、二十歲之間要學的東西。大抵上就是灑掃、應對、進退乃至禮樂射御書數等基本學問。那麼大學呢?顧名思義,是當「大人」才要學的,但到底什麼是大人呢?《易經》的定義為:「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有此一說,「大學是社會的良心」看來不假。假如大學是要窮究宇宙真理,讓我們能做一個真正的「大人」,那麼現在的大學在教什麼?似乎多數在教禮樂射御書數這些學科類的東西,不巧,三不五時還要教一下灑掃應對進退。以此觀之,目前的大學該改名為小學。

作者介紹|蘇文鈺

成功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Program the World計畫兒童與少年程式設計教學計畫」、中華民國愛自造者學習協會發起人。以程式教育為起點,從2014年開始,帶著一群成大學生,走入嘉義東石布袋地區,教導路得關懷教育協會長年所照顧的數十位中、小學生寫程式。並串連學校、公益團體與企業,啟動模組化的教材教案開發與TTT(Train The Trainer)師資培訓計畫,如今已擴及全台近10縣市、超過20所學校,協助地方鄉鎮推動教育創新。

本文經授權選摘自親子天下《老師,是孩子遲來的父母-N位夥伴x蘇文鈺的熱血連線

責任編輯/陳憶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