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年輕人不該追求穩定配息?過來人歷經4次股災,領悟6個投資新手必知心法

2021-01-25 16:15

? 人氣

總之,「時不我予」的感覺十分強烈,房價貴、股市高,別人都賺飽飽了,我卻要一切從零開始。手上只有幾萬塊港幣,為了盡快儲蓄本金,除了白天上班,晚上還有另外兼差,有半年時間連假日都工作,這樣才每個月差不多賺兩萬港幣左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因為覺得股市高了,想說找個穩健點的辦法,就是不貪圖股價漲幅,而找一隻安全的標的,賺取穩定派發的股息,持續買入,同時持續增加被動收入,這樣終有一天也可以「財富自由」。當時我認為一個不錯的選擇就是匯豐控股。第一,它是香港恆生指數最主要的兩隻權值股之一(另一隻是騰訊);第二,從歷史經驗來看會穩定派發股息;第三,股息率頗高(以股價60元來算接近7%);第四,業務遍布香港及世界各地,似頗為安全。當時設想的劇本是,匯豐每年為每股派發4元港幣的股息,如果你想要每月被動收入達到1萬元港幣,即年收入12萬,你需要持有3萬股匯豐,3萬股匯豐以每股60元的成本來說,本金需要180萬元港幣。雖然也很遙遠,但比起買房似乎有現實一些。

我為了早點入市,還先跟家裡預支了十萬元港幣,以後再逐月用薪水償還。結果我看著匯豐從70元跌下來,到60元左右很快就把十多萬港幣買完了。我等於把當時所有的彈藥,包含未來半年的薪水,全都押在匯豐一隻股票身上了。

接下來匯豐股價還是持續下探,到2016年更是遇上脫歐風波,股價持續創下金融海嘯以來新低。很記得那陣子匯豐股價來到40多元時,真是欲哭無淚,帳面上的虧損等於我每天晚上辛苦兼差賺的錢全都賠進去了(而且還要是預支的)。一直到後來美國聯儲局展開加息周期,利好銀行業,然後匯豐也宣布展開股票回購計劃,才逐步從谷底爬升。等我在70多元附近全部出清手上匯豐持股時,時間已經是2017年的下半年,代表這筆資金在匯豐身上耗了約兩年的時間。同期騰訊控股則從100多元,漲到接近400元,回報超過200%。

(圖/pakutaso)
(圖/取自pakutaso)

教訓是,第一,買股票要看未來前景,過去的歷史可以參考,但不太重要,更不要被價格錨定。看圖在高位不一定貴,看圖在低位也不一定便宜。圖表上畫的價格走勢只反映過去的歷史,未來怎麼走是另外一回事。真要只看圖,其他一無所知的話,我寧可買入持續上漲好幾年的股票,這代表市場長期肯定其業務和價值,被逆轉的機會較小(除非你很帶賽);相反,如果你買入過去幾年持續下跌的股票,除非你真的很有真知灼見看到市場看不到的東西,不然還是別跟市場作對了吧。

第二,公司派股息,其實會在股價當中扣減該等權益的價值(除淨或除權),所以不要覺得派息是額外賺到的錢,派息本質上只是把你左手的錢交到右手而已。假設一家公司每年派發的股息率是10%好了,算是非常高,但即使股價能維持不變,年回報也才不過10%而已。而且公司把錢派給股東,就代表少了錢可以再投資,對資金而言其實不是很好的運用方式。(試想想,到底是馬斯克比較會用錢,還是你比較會用錢?)若能投資對的增長型公司,年回報可輕易跑贏這個數字。要是真的什麼時候需要現金使用,就酌量賣掉一點點持股就好,效果其實是一樣的。說到底,股價增長才是王道,股息我是寧可不要。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