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天關在房間、曬不到太陽…生理時鐘會跟著變化嗎?實驗結果震驚了整個科學界

2021-01-09 10:20

? 人氣

為了探討蒼蠅在早上脫蛹是否受基因影響,柯諾普卡和班瑟讓果蠅暴露於破壞DNA的化學物質或誘變劑中,從而隨機干擾個別基因的功能,然後觀察該基因是否影響脫蛹的時間。某些突變的確導致果蠅脫蛹時間失常:突變的果蠅未在早晨脫蛹,而是在白天或黑夜不定時脫蛹。此外,研究者發現另外兩種突變,果蠅並非時間錯亂,而是將24小時的蛻變週期縮短成19小時,或延長為28小時。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果蠅研究中有一種傳統,他們會根據基因遺失後會引起的問題命名該基因,柯諾普卡和班瑟發現的突變改變了行為週期,科學家便將這個時間錯亂的突變稱為蠅期,其他兩個則分別稱為短蠅期和長蠅期。幾年後,我的導師麥可.楊恩首次複製了蠅期基因,從而描述了該基因的特性。複製第一個時鐘基因,這個發現讓他及他的同事於二○一七年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蠅期基因的發現打開了一扇門,讓我們在基因的基礎上了解晝夜節律。

我們的實驗室及其他研究發現了時鐘基因網絡,這些網絡負責管理我們體內的時間。

在這項開創性研究的基礎上,我們的實驗室及其他研究發現了時鐘基因網絡,這些網絡負責管理我們體內的時間。時鐘基因存在於身體內大多數細胞內,每個細胞都有它自己的時鐘,這些時鐘如何與其他細胞的時間同步呢?大腦中有一個結構稱為視交叉上核(SCN),它被認為是人體的中央時鐘。SCN神經元的放電頻率日夜變化—白天最高,夜晚最低,SCN的放電頻率能讓大腦其他部位及器官組織了解現在的時間。

作者介紹 | 蘇菲亞‧阿克塞爾羅德(Sofia Axelrod)PhD

睡眠研究科學家,為2017年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導師麥可.揚格實驗室效力。阿克塞爾羅德博士在懷第一胎時,讓一向睡眠不足的她擔心自己再也無法入睡。生產後,很自然地就運用專業知識,讓寶寶和自己都能有好睡眠,因為非常有效,所以她也開始宣導相關知識,透過寫作談論睡眠科學的力量,幫助同為欠眠所苦的家庭。在她的努力下,許多新手爸媽都得到最需要的東西:良好的夜間睡眠,造福了無數家庭。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如何出版《科學驗證、保證有效的寶寶熟睡法》

責任編輯/連珮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