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6年後會變得無法生育?反烏托邦巨作《人類之子》道出3大殘酷真相,連專家都束手無策!

2021-01-03 17:02

? 人氣

更重要的是,愈來愈多人選擇根本不生小孩。這是可以理解的:有了小孩,你的收入和就業情況都會大受影響,環境也是,而且在情感方面,不一定能獲得同等的回報。我們不想成為告訴你的人,但是生兒育女並不會讓你如想像中那麼快樂。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過,無論我們個人對於生兒育女作何感想,正如前助產士米里亞姆(Miriam)的忠告:少了孩童聲音的世界,就不是快樂的世界了。

在電影裡,一直沒有人告訴我們,為什麼人類失去了生育能力。現實生活中,我們也還在試圖找出導致不孕問題的罪魁禍首。不過,史旺倒是找到了主要的嫌疑犯:塑膠。

塑膠是禍首

史旺和萊文發現,南美、亞洲,或非洲男性的精子數量或精子濃度並沒有明顯下降。過去幾十年來,這些地區的精子研究較少,因此難以確定各地區之間的精子品質有顯著的差異。

說不定只是資料品質方面的問題。話雖如此,史旺和萊文認為(但無法證明),環境正是造成差異的原因。具體來說,是化學環境。

在西方國家,我們的生活早已離不開塑膠。它們改變了社會的各種面貌:我們的日常生活與建築用及包裝用的塑膠密不可分,無論是電腦、電視、飲料、衣服、食物、家具或其他數不清的用途。我們利用石油產品製造塑膠,並且加入大量的化學物質,使它們變得堅硬或具有延展性、透明或色彩鮮豔。其中某些化學物質似乎具有各種不同的問題。

以雙酚A(bisphenol A)為例。它也稱為BPA,你使用的塑膠瓶可能會自豪的宣稱它們是「不含BPA」,因為BPA對你不利。BPA被歸類為「內分泌干擾物」,意思是它可以取代、阻斷或干擾某些天然的人體荷爾蒙。

內分泌干擾物對人類的影響還不是完全清楚,但動物及實驗室研究顯示,接觸內分泌干擾物會改變魚類、鳥類甚至鱷魚的繁殖成效。舉例來說,2018年,一組義大利研究人員的研究結果顯示,內分泌干擾物使某種魚類種群的生殖器官無法正常發育,導致大量魚群成為「雌雄間體」(intersex):同時具有雄性及雌性的性器官。這樣會降低種群的整體生育能力。他們說:「以雄魚來說,在幾種野生魚類身上都觀察到精子密度、活動力和生殖力的改變。」

聽起來不太妙。不過,內分泌干擾物對於人類生殖功能的影響尚未證實,主要是因為,符合人類研究倫理標準的對照研究難以進行。你總不能讓一群青春期前的小朋友接觸一大堆化學物質,只為了看看會發生什麼事吧?

話雖如此,我們愈來愈確定,這些化學物質大有問題。世界衛生組織(WHO)說,內分泌干擾物「疑似與雄性及雌性生殖功能改變、乳癌發病率增加、孩童的異常發育型態及神經發育遲緩、免疫功能改變有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