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乖就不要你了!」諮商師:別再複製自己的童年悲劇給孩子,教訓孩子前注意這4點…

2017-09-14 11:58

? 人氣

父母管教孩子,如何在暴怒前踩煞車?留佩萱分享4個簡單方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覺察情緒

肩膀緊繃、脖子脹熱等,都是即將生氣會有的生理反應,父母需要覺察到自己將要生氣了,才能去處理生氣的情緒,否則只會被生氣牽著鼻子走。

2.深呼吸擺脫被下層腦掌控

覺察到生氣時,當下是被下層腦掌控,啟動上層腦的簡單方法就是做腹式呼吸,可啟動副交感神經系統,幫助大腦告訴身體現在沒有危險,可以放鬆下來。

3.撐過90秒情緒海浪

美國精神科醫師丹尼爾席格指出每個情緒就像海浪,會朝你打過來再離開,過程約90秒,若父母做8次深呼吸待情緒浪潮離開,就能以上層腦去理解孩子剛剛發生什麼事情,可避免被下層腦掌控而立刻上前,用激烈或衝動方式回應孩子。

4.探究生氣的真正原因

生氣的情緒就像一塊冒出海面的冰山,海面下有非常多堆疊的原因,父母應去思考冰山下是什麼原因讓自己生氣,例如為何小孩不吃飯對你來說這麼嚴重?因為他不重視你講的話?還是家長本身童年吃飯時也曾有被父母吼罵、糾正的不愉快經驗?了解原因後才能好好處理情緒。

04.jpg
(圖/Babyhome提供)

別跟孩子說「有什麼好哭的」

親子相處課題多,「同理」也是必修的一堂課,若孩子因糖果掉地上而哭了,父母如何回應?留佩萱觀察到,很多爸媽會直覺反應「這有什麼好哭的?不過就是糖果掉地上,撿起來或再買一個就好」,但這樣的處理方式就缺少了同理。

「同理」代表「與人一起感受」,父母應接納孩子當下的情緒,而非要求他不要難過了,或用各種方式讓他立刻開心起來,「很多父母看到孩子難過,會想逗小孩來轉移注意力,這種方式會讓孩子認為自己的負面情緒不被接受,爸媽只想跟開心的我在一起。」為讓更多父母了解如何與孩子相處,留佩萱將教養重點集結為《童年會傷人》一書,希望家長了解自己行為對孩子的影響,就能為他提供更健康的童年。

察覺孩子內心受創 教師角色同樣重要

校園內許多老師眼中的「問題小孩」,其實可能在原生家庭受到傷害,「高壓環境下成長的小孩,會把非威脅也視為威脅,例如在走廊上同學輕輕碰他一下,他很快就出手回擊;看到別人一個眼神,就會想到爸爸要打他前的樣子。」孩子的脫序行為可能是受創後的壓力反應,大腦不斷處於反擊和逃跑模式,導致在學校無法好好學習。

留佩萱分享,美國已經有許多學校成為「創傷知情學校」,所有教職員都要接受創傷相關課程,了解受過創傷的孩子有哪些特徵、表現,當老師看待孩子的態度從「你到底有什麼問題」到「你發生了什麼事情」,老師就能捨去懲罰、改變教學方式,進而幫助孩子調節情緒,讓他在學校感到安全、啟動上層腦,留佩萱期許台灣教育環境,也能增加這項重要環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