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想辦法置身事外」問題爸媽的小孩成長中伴隨6種經驗,或許,沒想像的糟糕…

2017-09-12 07:20

? 人氣

第二種經驗是因為父母的攻擊、暴力所產生的創傷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種攻擊與暴力最常見的是言語的,心理不適的父母總是很直接地拒絕你,或是用激烈的手段想要讓身邊的人遠離自己,所以在感情上你會覺得你被那種社會上所謂的家庭觀與理想父母背叛了,你也被自己的父母背叛了。你問自己為什麼父母不好好做一個父母,為什麼我這麼倒霉,碰到這樣的父母,因為無止境的焦慮,讓我有一種精神虐待的感覺,而父母在愛與養育上,失敗的表現,也讓我們有一種不公平的心情,而對自己的評價與價值也就低落到不行,因為或多或少我們會覺得自己某個程度要為這個狀態負起責任。(延伸閱讀:美國這間高中充滿問題學生,老師採「創傷知情照護」幫許多沒救的孩子步上到正軌…

第三種經驗,因為要負起責任,所以我們將父母的痛轉嫁到自己身上。

我們會因為不開心的父母而感到罪惡感,因為我們總是會想生活會變成這樣,是不是因為我們的出生,因為父母不說我們也不知道父母在我們出生之前的生活是不是就很開心,還是就很不開心。

而父母之間或與更長的長輩之間相處,也因為諸多人際上的衝突與紛爭,讓作為孩子的我們感到困惑,而也認為這樣家庭的悲慘經驗有可能是會一直傳遞下去的,而在隱隱約約中摧毀了我們核心的家庭觀念,即便我們有一天成立的家庭,我們還是會有一種奇怪的模式去維繫家庭與大家族之間的關係,只因為自己過往痛苦的經驗。

第四種經驗是我們學會了總是想辦法置身事外,或想辦法找到讓自己最安全的方式。

有些人成了小大人,成為照顧自己的人,也時常忘了自己還是個孩子。有些人學會投其所好,想辦法用最安全的地方在家裡存活,避免傷害,他們要不就想著如何討好,或是融入這種讓人不安的父母,要不就是學著在父母面前裝模作樣地逃過可能的情緒勒索。許多人在這樣的經驗下,會成就自己作為一個可以適應不同情境的人,這種經驗讓我們需要處處警醒,但也因為如此我們比較無法好好放鬆,也時常忽略自己真正需要的。(延伸閱讀:心理學專家:小大人都默默承受這股「情緒壓力」…

第五種經驗,是比較正向的經驗,跟心情總是不好的父母相處,我們不一定都是覺得創傷或是不安。有時候我們也會看見災難中的正向意義,看見這一起可能帶來的好處。

我們或許會說自己因為這樣的家庭比別人更懂事了,比別人跟知道感恩,也比別人更能適應環境。這也是部分的人因為不良的父母而孕育出堅強的心智,所以反過來說,也是因為有這樣災難性的家庭環境,我們才會有一種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成長感,也才會有一種比別人更能說服自己的自我接納,也因為這樣有些人的悲慘家庭故事,搭配自己的有所不一樣成就了許多真正動人的勵志故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