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績中段,選高中還是高職?專家:別拖到會考結束才思考,6點教你如何協助孩子選校

2017-09-05 09:00

? 人氣

因為會考評比已從分級距改為七個等級(A++、A+、A、B++、B+、B、C),雖然免去了分分計較,但卻讓分數階層模糊化,再加上命題趨向簡單容易,因此高分群的分數幾乎是差不了多少。這造成會考對學術菁英群未必有真確的鑑別度,在高分群裡,多錯一題,就可能掉一個級距,而差了一個級距,就差了一所學校,因此,學術程度好的學生若是一時粗心,很可能就大意失荊州掉了一個學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相反的,若是考運特別好,矇對了一題,也就竄升一個學校。在過去級距精確區分的時代,這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但是,成績只分七個級距,模糊地帶增加,當然就難以做細緻的區分。高分群的孩子一定要有的心理建設是,只要最後落在高分群相對應的傳統學術名校範圍之內,都屬學術菁英,絕對要打破過去制服顏色壁壘分明的舊思維。

3. 成績中至中上:「就近入學」是最高指導原則

教改的重要工程之一就是要讓高中高職普遍優質化,近幾年,很多社區高中都盡其所能的辦出自己的特色與績效。從大學學測的成績來看,社區高中的表現愈來愈好,106年度學生透過繁星推薦升上大學績效最好的前十名,有九所都是社區高中。

繁星績效連續列在前十名之內的林口高中校長賴春錦就說,成績中到中上的孩子不要陷入差距不大的「排名思維」而以為分數不可以浪費,事實上,選擇就讀附近的社區高中,可以省去上下學的時間,多出時間好好休息及複習課業,也可能在升學進路上有更多的可能性。

4. 中段學生:別拖到成績單到手再思考如何選校

PR值30到70的孩子,約占整體人數的一半,是範圍最廣大的中間族群,這群孩子在面臨選校時最難抉擇,因為選擇範圍非常廣大,從公立高中後段、公立高職、私立高中,到私立高職前段,要從中選出適合自己又能上得了的理想學校,填寫志願需要最周延的考慮與技巧。

對於這類的孩子,父母需要更仔細觀察孩子的學習模式,而且更要坦然接受孩子成績的真實落點,抱持合理的期望。

針對這區塊的孩子,選校可千萬不能從拿到成績單之後再來考慮。打從孩子進入國中,就應該持續觀察孩子的學習動向,並且坦承和孩子討論,對學科的興趣到底有多少?如果要走高中路線,適合孩子程度的學校有哪些,平常就要陸續蒐集資料,了解每一所學校的狀況,其風氣、特色、交通狀況、就業或是升學表現等。如果孩子適合職校,那麼能力與興趣又會落在哪一個群科?父母更要特別去了解學校所提供關於孩子「生涯探索趨向」的相關資訊。

有太多例子證明,只要是適性發展,讀對了學校,選對了科別,孩子的潛能得到了開發,不斷累積專業與技能,最終在職涯上就能穩定發展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