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懶散、無法在約定的時間內做完事情,該怎麼辦?心理師:這6招培養孩子的時間觀

2017-09-04 09:00

? 人氣

讓孩子藉由一次又一次的感受,慢慢去掌握在面對眼前不喜歡的事物時,該如何在心態或解決方法上做調整。當他清楚自己擁有多少時間能運用,就會進一步去衡量想做的事情需要花費多少時間。逐次比較分析後,就能慢慢學會判斷事情的優先順序與哪個部分是可進行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同時,我們也可以讓孩子預估,每件事情需要多久的時間完成。如果他無法如期完成,或超出所預定的時間,則和他一起檢視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以及還有哪邊可以做調整。

5. 自我檢視做事的效率

請留意,對時間的掌控、對於有多少時間能運用的了解程度、自己的最佳狀態是在何時、適合做什麼事情、在處理事情時是否夠清楚每件事情的內容與細節等,都會影響一個人做事的效率。

而拖延也反映出孩子在解決事情上,可能無法充分發揮應有的效率,因此我們可以試著引導他將眼前的事物秤斤論兩,重新按照重要性進行排列組合,再把自己最好的狀況與時間,用來進行最重要的事情。

6. 想像完成的模樣

我在著手進行一件事情時,通常會先去想像它完成的模樣。畫面愈具體、深刻愈好。接著進一步思考:我需要多久的時間來完成這個任務?再給自己設定一個具體的時間表。

當孩子拖延了,我們也不妨讓他給自己一個啟動與結束的時間點,並寫在紙上。由他自己決定要在這件事上花多少時間,然後像電子時鐘般,在腦海裡明確地顯示出時間:幾點、幾分、幾秒。

此外,要讓孩子看到他自己完成的部分。這個回饋非常重要。當然,如果能讓孩子把這個回饋烙印在腦海裡更好,這將能提升他對掌握時間的自信。

作者介紹│王意中

現職心理師,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BabyHome》駐站專欄作家、《未來Family》數位專欄「過動的美好天地」作家、《國語日報》專欄作家。在網路上經營「王意中部落格」,分享早期療育及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等資訊,另有著作包括《資優生教養的頭痛問題》、《你被孩子3C勒索嗎?》、《孩子不專心,媽媽怎麼辦?》等書。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寶瓶文化《戒掉孩子的拖延症》

責任編輯/陳憶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