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靠一張好文憑已經不夠了!專家打臉「背多分」的教育迷思:這2個才是未來人才的必備技能

2020-11-27 09:30

? 人氣

這幾個能力才是讓孩子成為未來社會所需人才的關鍵因素。(圖/截自中央研究院)

這幾個能力才是讓孩子成為未來社會所需人才的關鍵因素。(圖/截自中央研究院)

我們擔心孩子學不夠,因此,強迫也好,勸說也好,安排了許多記憶知識課程要求孩子學習,但是資訊變化萬千,今天很夯的知識,明天很有可能成為不能再用的舊知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過去,我們可以把知識不斷地背誦記憶,等到熟練了,將來就可以拿出來成為優人一等的競爭條件。因為以前的知識幾十年後還可以使用,只要努力記憶,比別人記下更多,將來就可以拿出來成為贏過別人的優勝條件。但是未來世界還會是同樣的狀況嗎?

父母的迷思

幾個月前的資訊,今天可能太陳舊而被淘汰了;昨天成績考得很好的科目內容,過一段時間可能就再也用不到。那麼,我們逼孩子把所有時間都花在背誦學科內容上,不允許他們有機會思索不同的答案,培養他的獨立創意,到底是增加孩子將來的競爭力?還是其實削弱了他們的潛力呢?我們的迷思會不會干預了孩子的學習?

知識的累積不等於智慧,人需要在難題挑戰中找到新的答案成為智慧。腦中不斷地更新解題的智慧方程式,富彈性的在各種難題中找到新的答案。

不管時代變成什麼樣子,彈性、創新、不堅持以陳舊熟悉的方式解題、新的思考角度方式架構都是環境中的適應者。

現在的孩子普遍缺少需要解題的環境。「除草機父母」太希望孩子的經驗一直是成功的,所以很在意孩子每次的表現。太過擔心孩子因為表現不夠好而受挫,盡可能地協助他們不會遇到失敗。答案都是熟悉的,每個孩子的回答都是一致的。

沒有困難,缺乏新課題挑戰的情形下,孩子沒有機會學習各類不同的解題方式。如何能培養出可以用不同角度看問題,創造新答案的能力?在未來多變的世界裡,我們用心培養的孩子有出眾的條件嗎?我們灌輸了許多記憶的知識,排除了任何孩子可以解題的環境,父母的用心會不會反而剝奪了孩子面對未來世界的必要學習呢?

想像一下,未來世界的生活內容會跟現在一樣嗎?哪一類的人是未來世界的勝利族呢?

許多人對未來世界會是什麼樣子非常有興趣,也有各種不同的描述。多數研究者同意,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進步,將會大幅影響未來世界的就業狀況與人際關係。

可以想像的,人工智慧機器人如果可以快速準確地做好原本屬於人的工作內容,那麼一堆工作機會快速消失將不再是新聞了。

未來所需的工作技能

未來快速變動不能避免。工作地點隨職業型態轉變而遷移,現在就已經是事實了。大企業的合併可能使工作者必須在辭職或到異地工作中做痛苦的選擇。

一生從事同一個穩定的工作到退休的可能性如何,現在無法確定。許多學者預料,未來將有許多中年工作者因為失業必須學習另外一種專業。未來將是現代很難想像的就業狀況。

單靠著一張好大學的文憑便保證有穩定職業入場券的時代已經過去,挫折忍受能力與彈性會成為你的孩子能否適應未來生活的重要條件。現在你為孩子預備的課程有考慮這些能力的培養嗎?

獨特的創新能力在職業市場上成為閃亮的明星,現在已經不是新聞了。超出一般人的思考方式、有創意地製造出當時沒人想到的成品是現代企業所需要的點子王。看得出孩子的獨特能力,並且能夠有方法地加以培養,是傳統父母不輕的挑戰。

通訊方法的進展快速,人際壓力隨之增加。溝通講求快、狠、準,效率取代瞭解的耐心。內心的掙扎不容易被注意到,在日常人際互動中容易不經意地被刺傷。變通、能忍受挫折的韌性會成為未來維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條件。

面對新資訊、新挑戰有興趣解題;能夠忍受不確定,有不斷嘗試的毅力,也許才是「未來世界的生存者」。

遇到挫折失敗的時候,有勇氣面對一時失敗的事實,但也有繼續努力的毅力。不要求自己一定要跟別人比較,也有尊重別人與自己不同的做人態度。這些都是在未來世界身心健康的條件。

團隊取代個人表現會是未來多數工作的模式,懂得如何跟人相處將成為工作必須的能力。尊重別人的意見,同時肯定自己的想法。懂得協調溝通,可以商量、能夠討論的彈性是基本的態度,如果還能看到別人的優勢並加以鼓勵,領袖的魅力就明顯了。

不敢面對挑戰、無法達成交辦任務、習慣逃避責任的員工,現在已經是現代許多企業經營者頭痛的來源。「除草機父母」因為捨不得孩子受挫折,先盡力除掉他們可能遭遇到的失敗。看到孩子失望的表情就放棄原先設立的管教原則,如此下去會造就孩子的韌性?還是不負責任的任性?另一方面,許多學者憂慮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將會造成人際關係互動型態的改變,數據通訊取代面對面的溝通,人與人面對面說話的機會都會逐漸變少。

善於排解壓力是未來必備的重要能力

工作時間隨著手機的便利而延長,機器的快速與準確性大幅度增加的情況下,未來越來越要求工作的速度加快,容忍犯錯的彈性將變小。工作壓力與緊張情緒將不可避免。高度工作壓力,個人價值的渺小,人際的疏遠將造成未來人類身心健康的威脅。有能力紓解壓力,排除孤寂感,有效地找到支持系統,將成為未來身心健康的條件。

如果你的孩子能夠知道自己的感覺,並且能合宜地表達和舒緩壓力,將來在高度壓力與緊張中找到紓解的可能性就會增多。

會交朋友,與家人維持活躍的互動關係,在人際疏遠的時代有功能地獲得友人的支持與溫暖,也會是未來能夠持續正面樂觀地看自己的重要條件。

在高壓、講求速度的緊張生活中,發現工作外的快樂,身心得到舒緩也是維持健康的重要條件。「自己生命有沒有意義」目前已經是身心病的重要決定因素了。在未來個人影響力逐漸萎縮的情形下,「為什麼要活下去?」預料會成為身心健康的重要影響因素,現在的父母注意到了嗎?

在現今不分個人特色,講究一致化的評量制度,要培養出可以適應未來世界、甚至表現傑出的子女是現代用心父母的艱難課題。

跳脫齊頭式平等

當老師要求孩子與班上數學天資高的同學一樣的數學測驗分數,父母的反應自然是要求孩子更努力、更進步,也會因為孩子成績落後而著急。

現在停下來想想,這樣反應對孩子的影響會是什麼。首先,孩子考不好,爸媽被老師警告,這個孩子會覺得有自信嗎?不太可能!然後父母再提醒一次,「你就是不用心!」再加上一句:「你看,考得這麼爛!」孩子會覺得自己很有價值嗎?

如果成績不能改善,這種循環繼續下去,不久之後,孩子很有可能就被訓練成擁有「我不夠好,我讓老師爸媽丟臉」的自我認定了。「越挫越勇」是多麼遙遠的理想!

在這種齊頭式制度還是主流的時候,如何幫助孩子擁有這種未來世界勝利族群的人格魅力呢?現代父母需要有脫俗的眼光及觀念,轉個念頭想想也許更容易些。

作者介紹|武自珍

畢業於美國匹茲堡大學社會工作碩士,美國維吉尼亞州老道明大學輔導與諮商碩士,美國匹茲堡長老神學院宗教研究所肄業。REBT 理性情緒行為治療法創始人艾里斯(Albert Ellis)博士直接授業的弟子,擁有理性情緒行為治療法治療師及國際督導師證書的華人心理師。

武教授數十年從事臨床心理諮詢實務工作,先後在生命線、學生諮商中心、幸福家庭推廣中心,做個案協談及團體治療的實務工作。協助個案來自各種行業及年齡。
並且於臺灣兩大諮詢機構張老師及生命線,陸續推出合情合理行為治療法的訓練課程,並於各地醫院、心理衛生單位及社會福利單位進行在職訓練。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商周出版《別當除草機父母:用REBT理情行為治療的ABCDE走出焦慮,教出未來世界最能生存的孩子

責任編輯/連珮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