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寫作業拖拖拉拉又愛頂嘴!心理師:家長做好這7點,可以培養孩子專注又自律

2017-09-01 09:00

? 人氣

開學了,盯著孩子功課的日子又要開始,「為什麼還不去洗澡?都幾點了?」、「快去寫功課啊,你要寫到半夜嗎?」你不斷催促,孩子卻仍一再拖延,甚至影響你們的親子關係…。心理師王意中教你幾招戒掉孩子的寫作業拖延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媽媽常聽人說,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如果老師不要故意折騰,作業通常大約半小時就可以完成。但這樣的情況在志銘身上卻不管用。

志銘總是得花好幾倍的時間寫作業,還不一定能做完。這點讓媽媽非常頭痛,時間幾乎被志銘綁死,什麼事情都做不了。

讀幼兒園時,還沒有明顯感覺到志銘的拖延性格。直到進入小學,各科作業、評量、測驗卷紛紛而來時,志銘馬上「原形畢露」。他每天都會從學校帶回不同的作業,這讓媽媽每天一到放學時間就莫名焦慮。甚至考慮要不要讓志銘去上安親班,花錢請人來解決他那拖延的毛病。

這回,志銘在書桌前那副懶散模樣又讓媽媽受不了了。

「志銘,你在發什麼呆!一下看窗外,一下又摳腳,到底在幹麼?」
「隔壁的姊姊寫功課只要半小時,你卻花了三、四個小時,還沒寫完!」
「你到底要寫到幾點?」
「你動作能不能快一點?」
「你看起來沒那麼笨啊!到底是哪根筋不對?」
「別再拖了,行不行?」

媽媽使盡全力地罵,嘴巴沒有停下來過,多希望哪句話能撼動志銘的拖延惰性。然而,不管媽媽怎麼唸、怎麼罵,志銘那張清秀的臉總是露出一副無奈的模樣。看在媽媽眼裡,這孩子總是皮皮的,沒把自己的話當一回事。

「好啦,好啦!媽媽,妳別再說了!我認真寫就是了嘛!」
「認真寫、認真寫!這句話你講了多少遍?」
「不然該怎麼辦?我都說我要認真了啊!」

媽媽每唸一句,志銘就反駁三句,不是急著澄清,就是搬出各種理由搪塞。這一來一往,反而讓志銘寫作業的時間愈拖愈久。不僅媽媽的脾氣來了,志銘也顯得浮躁而不耐煩。「不然怎麼辦?」志銘這句話打中媽媽心裡的脆弱點。說真的,她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母子倆都很清楚,這寫作業拖拖拉拉的狀況,到了明天、後天,甚至下個月,可能都不會改變。

當孩子寫作業拖拖拉拉,父母到底該怎麼辦?孩子拖延,心理師這麼說——

1. 掌握孩子的分心狀況

當我們明確知道孩子的專注力品質不好時,第一個關鍵是讓他自我覺察,了解自己的專注力狀態。孩子必須清楚知道自己當下應該要做什麼、是否已經被不相關事物吸引、能否馬上掉頭回來等。

專注力如果回不去了,該做的事情就會一直被擱置在原地,所以父母必須充分了解孩子的專注力品質與他受干擾的分心情況。其中,可能造成孩子分心的原因,分別是來自視覺與聽覺的干擾:

● 視覺干擾

有些孩子的弱點,在於容易受到視覺刺激的干擾,眼前太多非相關事物,往往會令孩子的專注力被拉走。這時,請把不相關的事物移除,讓桌面與學習空間保持簡單、清爽,除了必要物品外,沒有多餘的東西

至於凌亂不堪的桌面是否會誘發孩子的創造力,這樣的想法請先暫時擱置在一邊。除非孩子平時有所產出,並且準時完成他該做的任務(例如聽說讀寫算等作業或日常事務)。否則,桌面凌亂只會對孩子引來更多分心與拖延的災難。

● 聽覺干擾

另外還有些孩子的罩門在於對聽覺刺激的控制力相對薄弱,只要有些微不相干的聲音干擾,就很容易中斷正在進行的事情,該完成的事也就愈拖愈久。

對於這類孩子,可以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盡可能處在適度的安靜氛圍內。此外,將不相干刺激排除,也將有助於他們把專注力持續在該做的事情上。

2. 營造適當情境

與其不斷抱怨孩子不專心,不如花點時間,好好為他們營造一個適合專注學習的情境

所謂適當情境因人而異,也會因事情不同而有差異。關於情境的營造,如果一時沒有頭緒,也可以先從父母自己的經驗開始剖析,觀察自己在什麼樣的情境下可以維持較佳品質的專注力,再從中萃取出關鍵元素,套用在孩子身上。

能讓人專注的情境也許是:好的隔音效果、乾淨的桌面、有限的文具用品、角落學習等。不妨把這些元素放入小孩的學習情境中,再觀察其專注力表現。當專注力的品質獲得提升,拖延的毛病也將會有所改善。

3. 採取「非語言」提醒

我們可能常常抱怨:「孩子的心又飛走了。」「他的注意力又渙散了。」這時,到底該不該在一旁提醒孩子?

當我們決定提醒他時,建議採取「非語言」的提醒。減少用說的方式,特別是太模糊的說詞,例如:「你專心一點!」「你在幹麼!」「發什麼呆!」這些對話無助於提升孩子專注力,而只會產生反效果。

當孩子分心時,可以試著在桌面上輕輕敲一下示意,頂多發出一聲「嗯」作為提示。

4. 留意注意力持續狀況

觀察孩子在每一項活動上所花的時間,了解他的注意力持續狀況——專注力差的小孩,停留在一項活動上的時間總是相當短暫。孩子三分鐘熱度,往往東碰一下、西摸一下,半途跑去做其他事情,而使得許多事情中途停擺、沒有具體的成果。請特別留意,這往往是注意力出了問題的初步症狀。

這時,不妨讓孩子試著專心做一件事情,並且持續一段時間。時間的長短取決於孩子的注意力持續狀況,一開始可以先設定為十五分鐘,之後再視孩子的表現與狀況,以十五分鐘為一單位慢慢延長。

5. 留意轉換性注意力

所謂轉換性注意力(Alternating attention),是指將專注力從一項活動順利轉移至另一項活動的能力。例如,孩子做功課到一個段落後要求玩線上遊戲,十分鐘後其注意力是否能夠順利回到功課上。

孩子有時很容易從眼前的事物跳開,就像我們事情做到一半,又會打開Facebook留個言、按個讚,再回回LINE。像這樣的中途切換很自然,但要能順利切換回來卻不容易。

只要多一件事,就得面臨在不同工作之間轉換所帶來的心理耗損,往往容易看似忙碌,實際上卻毫無生產力。其實即便是大人,遇到困難時也會很自然地暫停一下。偶爾從某個情境跳脫出來無傷大雅,也有其必要,重點是,孩子的專注力是否能夠順利回來?每次轉換需要花多久時間?而這些問題都關係到「轉換性注意力」。

請留意孩子在事情與事情之間的轉換是否流暢、乾淨俐落。每一次轉換,對專注力都是一種多餘的耗損。當孩子轉換過去的事物太具吸引力,例如玩 3C,若要把孩子拉回到原先進行的活動上(例如寫作業),難度就會相對增加,拖延的習性又將惡化。

轉換的次數多了,心就容易疲憊。要再回到下一個活動,往往得花更多的時間來調適。因此,當我們發現孩子轉換性注意力不佳時,請給予必要的限制,告訴孩子一次只能進行一項活動。

6. 判斷能力範圍

面對孩子在作業上的拖拖拉拉,我們可以判斷一下,眼前的作業難度是否已超出他的能力範圍

如果孩子對幾個特定單元比較熟悉,例如七年級的數學科學符號單元,不妨拿該單元的測驗給他,觀察他完成的能力,及花費的時間是否合理。

追蹤孩子是否在每一項課業上都出現拖拖拉拉的現象,如果只發生在單一科目上,例如國文、英語科的完成度比較高,數學則需花費較多時間,我們就必須進一步衡量他在數學基礎或概念上是否有狀況。

爸爸媽媽也要提醒自己,並非每個孩子對所有領域或單元都擅長。比較困難的內容,當然也會耗費較久的時間。如果家長擔心孩子是因專注力問題而導致拖延,一般來說,注意力有缺陷或困難的孩子,在課業上的表現通常會受到影響,這點可以作為日常的觀察指標。

7. 勉強他不如教會他

孩子寫作業時,往往容易遇到阻礙便卡在那裡,虛耗了許多時間。

當孩子拖延的核心原因是本身能力不足,與其讓他不斷浪費時間,不如試著教會他。舉例來說,做一份數學評量時,孩子若卡在第七題無法繼續下去,不妨引導他先跳到下一題,等題目全都做完了再回到第七題。如果還是不會,這時,就是要一對一教會他的時候了。

在教導的過程中,也慢慢去了解孩子的能力範圍,找出他的底線在哪裡。如果是因為在學習上有些限制,不管怎麼提升能力都只能停在某個地方,我們也必須坦然接受。因為每個人都必然有自己不擅長之處。

作者介紹│王意中

現職心理師,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教育部部定講師、《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BabyHome》駐站專欄作家、《未來Family》數位專欄「過動的美好天地」作家、《國語日報》專欄作家。在網路上經營「王意中部落格」,分享早期療育及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等資訊,另有著作包括《資優生教養的頭痛問題》、《你被孩子3C勒索嗎?》、《孩子不專心,媽媽怎麼辦?》等書。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寶瓶文化《戒掉孩子的拖延症》

責任編輯/陳憶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