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水越高代表員工越有生產力?了解「鮑莫爾成本病」,就知道事情沒那麼簡單

2017-09-13 11:48

? 人氣

但從很多方面來看,這是對未來的悲觀預測,例如暗示重要的公共服務永遠不會變得更便宜、更容易取得。這樣的未來可能也難以為繼,隨著醫療衛生或官僚的支出占國家預算的比例愈來愈高,通常會形成壓力而必須縮減成本和分配使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數位革命蘊藏著改變此發展模式的潛力。試以高等教育為例。一千年來大學的技術並沒有改變太多。現在和遙遠的過去一樣,學生齊聚一室,聽一位學者大聲講解數學或歷史。如果一所學校要收更多學生,可以擴大講堂,但不用多久就必須增加更多建物和教授。從歷史來看,高等教育的生產力幾乎是零成長。

高等教育的生產力欠缺成長會造成一些後果。如同前面所說的,高等教育的就業人口在一代裡增加了一倍。學費穩定地大幅提高,比通膨率還高。學費上漲會對學生和政府造成壓力。除了美國的學費上漲,以前不收學費的國家如英國也開始收了。不僅如此,政府的學費補貼和學生借貸也增加了。

儘管有這種種狀況,大學在教育學子這件事情上並沒有明顯做得更好。在各個富裕國家,上大學與完成學業的學生比例維持平穩;美國從七○年代之後幾乎完全沒有增加。如同前面討論的,自二○○○年以來,在先進國家,大專程度勞工的工資一直停滯不前。富裕國家高等教育的經濟角色愈來愈吃重—從就業和支出所占的比例來看一直提高再提高,然而人民的教育程度和學位的報酬率都沒有增加。

成果平庸而成本提高,這促使企業家和技術專家對這問題產生興趣。隨著學生、導師和教授之間的線上溝通逐漸改善,線上教材愈來愈精緻,線上教育的模型開始浮現。這些模型一般通稱為慕課(MOOCs),意指「大規模開放式線上課程」。實務上有很多不同種類的慕課,可依此發展出很多相異的教育形式。總體來說,慕課對於教育界是很重要的發展。

一般而言,慕課是包含線上教導和作業的線上課程,通常採互動形式。學生可以註冊一門課,透過視訊講課或指導來學習,有問題可傳電郵給導師或在線上的討論平台解決,完成作業後交出去(通常依學生程度分級),然後完成線上考試。一旦創造了慕課,不論學生人數多少,只要有興趣差不多都可以上。對提供慕課的機構而言,第一百位註冊的學生與第一百萬位的成本相差不大:兩者基本上都是零。只要有網路,學生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參與慕課的課。而且可以在任何方便的時候修課:晚上下班後、吃午餐時、週末假期等等。

不難看出這會帶來多大的改變。多一位學生的成本幾乎是零,慕課採取的是與傳統大專不同的經濟模型:生產者的誘因是先投入很多固定成本創造高品質的慕課,希望能吸引大量的註冊學生來分攤(收費方式有時是註冊費,但更常見的是對想要上完課之後取得證書的學生收費)。對學生而言,這表示可以花很少的錢很輕鬆地去試聽課程,實驗不同的科目或不同提供者的課程,同一種課上很多次,或是分段上課拿學位,也就可以花很少的錢很輕鬆地透過慕課補足傳統的教育或職業訓練。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