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胡椒、茶葉當作薪水?史上最奇葩的發工資方式大揭密,在明朝當官恐怕比現在的22k還慘

2020-11-20 15:40

? 人氣

丘濬代表一個標準的儒臣思想,從農業社會的角度考慮人民的生計,反對過度的商業化與物質文明。憲宗讚許丘濬學識淵博、考證精詳,將其擢升為禮部尚書,並賞銀二十兩,命人謄抄《大學衍義補》副本,將此書刊行天下。但稅糧折銀已成為趨勢,丘濬的建議完全沒有起到一點作用,或許他獲賞的銀兩,也是來自某地上繳的折糧銀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丘濬過世的前幾年,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率領的西班牙船隊橫渡大西洋,發現美洲新大陸,開採的白銀陸續流入中國。又過了一百年,派任到廣州處理刑案的王臨亨在他的見聞錄《粵劍編》寫道:「西洋古里(Calicut)乃是西洋諸番匯聚的都市。三、四月間,抵達中國購買雜貨,再轉賣到日本諸國,以獲取暴利,各船皆滿載金銀。余駐省時,見有三舟到來,各舟贈白金三十萬,投入稅司納稅,便任憑他們入城與百姓交易。」古里是印度西南岸的城市,滿載白銀的歐洲商隊抵達印度後,下一站前往馬尼拉、澳門、廣州,最後再到日本。大量的白銀在市場上流通,確立了明代中期以銀為本的財政體系。

明代中期的農業生產力提高,米糧的產量不斷增加,農業經營呈現專業分工,適合種棉花、養蠶的地方則專注在商品加工。為了追求更高的獲利,有些農民甚至捨棄農務,專職從事手工業,將商品加工出售後再購買糧食。官方既然開放折糧為銀,對於民間金銀交易的禁令亦愈趨鬆弛,體積小、價值高的白銀普遍地成為民間的交易媒介。在嘉靖、萬曆年間推行的「一條鞭法」更將人民的力役、賦稅折算為銀兩,官員的俸祿自然也就改以銀兩的方式發放。萬曆《大明會典》記載官員的俸祿為米、鈔、銀三種形式,其中俸米無論官員的品秩高低,每個月都只能支領一石,其餘無論本色俸與折色俸,皆折為錢鈔與銀兩

作者介紹|陳一中

星期天的歷史學家,興趣是研究明清時期的社會文化史,喜歡在網路上分享讀書心得,作品散見於「批踢踢實業坊」及「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目前正就讀博士班,曾任《明代研究》責任校對,以及《暨南史學》編輯。

部落格:漫遊於未來與現代之間

okplaymayday.blogspot.com/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悅知文化《我要上京當官:明朝一點都不鐵飯碗之公務員人生》(原標題:比22K還慘,明代官員的微薄薪水與一點福利)

責任編輯/陳怡蓁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