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台大光環,會變成最致命的武器?他揭台灣教育2大黑暗面:別讓好成績取代了你自己

2020-11-15 15:40

? 人氣

當一個好學生或乖學生,有時很危險,因為「好」或「乖」的定義來自於所處環境-校園,當你把定義完全交由主流價值去詮譯,很可能就丟失了自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有人問,為何那些有明星學校光環的學生會走到自殺呢?他們不是很優秀了嗎?

其實,往往正是因著他們這個「優秀」的「好東西」使這些學生活得痛苦。

當維持優秀變成一種不得不,甚至是被看見、被認同的唯一途徑,這份原本能為自已帶來更多機會的優秀,便成了這個人本身。

當一個學生開始走進這樣的非黑即白的二分法,不是優秀,就是壞掉,那他們的自我價值感便相當不穩定。當最極端痛苦的想法「如果我不能優秀,我就沒有價值了」出現時,這個人便可能陷入憂鬱,甚至會產生自殺的意念。

別讓任何的好東西,取代了你這個人,好嗎?

就算那個東西別人都說很好,你自已也覺得很好,都別讓這身外之物完全取代了你本身的價值。

傾聽自已的聲音,選擇一個自已喜歡的位置

其實,不論是個人、父母或以學校系統來看,這三者都是受到更大的脈絡-「主流視角」所影響。學生之所以會那樣決定自已的夢想,父母之所以會認為從前自已的選擇是錯誤的,以及學校的師長如何定義一個好學生,都不出這整體社會價值觀。

我們很難去覺察,有哪些是來自於主流社會帶給我們的?有哪些是來自於我們自已真實的聲音?主流社會的強勢價值觀之強大,讓活在底下的人們很難有勇氣去看見並認可其他樣貌的自已。
在心理諮商中有一支後現代取向的「敘事治療」(註),其哲學觀點是:

其實,不論是個人、父母或以學校系統來看,這三者都是受到更大的脈絡-「主流視角」所影響。學生之所以會那樣決定自已的夢想,父母之所以會認為從前自已的選擇是錯誤的,以及學校的師長如何定義一個好學生,都不出這整體社會價值觀。
我們很難去覺察,有哪些是來自於主流社會帶給我們的?有哪些是來自於我們自已真實的聲音?主流社會的強勢價值觀之強大,讓活在底下的人們很難有勇氣去看見並認可其他樣貌的自已。
在心理諮商中有一支後現代取向的「敘事治療」(註),其哲學觀點是:

「沒有一個絕對的真理適用於每個人。」
「一個人之所以受困,往往不代表是這個人有問題,而是這個人所處的『故事版本』讓他覺得自已是有問題的。」

我們習以為常或信以為真的,那些自已的故事,或者是慣常用來描述自已的方式,往往是基於主流社會的視角。這個視角可能會造成一些人的痛苦,像是如果「保持優秀」、「追求成功」被當作一個學生的真理,而這個學生可能因為所處資源、身心特質等因素的不同,無法完全的融入這個框框,那勢必會有不同程度的挫敗感。
再者,何謂優秀?何謂成功?要具備什麼元素才能符合這些概念?其實每個人可以有不同的定義,當定義不在單一與絕對,活在其中的人們會感覺更輕鬆、更自在,也更能去欣賞自已不同的姿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