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談戀愛成績下滑,千萬別劈頭就罵他!高中老師示範正確做法,讓青少年真正敞開心胸

2020-11-18 15:48

? 人氣

面對充滿壓力的情況時,也會因為堅信眼前的一切會一直持續,而輕易放棄或遲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自尊感與依附(attachment)存在極大關聯。所謂依附,指的是「教養者與嬰兒間的情感聯繫」。孩子在零至三歲時,與主要教養者間會出現多樣的互動,根據其互動方式,產生對自我與他人的表象。舉例來說,擁有「別人喜歡善良的人」的「他人表象者」,會為了得到他人的肯定與愛,而只做善良的行為;擁有「我既沒有力量又不完美」的「自我表象者」,當面對困難時,往往會選擇迴避或依賴他人。

雖然依附在初期是形成自與父母的關係,但隨著與其他重要的人建立關係後,會再形成其他的依附。像是與祖父母、老師的關係,也都可能形成依附。如果大人能向孩子表現出一貫的態度與敏銳的反應,即使是在童年時期沒有形成依附的孩子,也能透過信任感形成穩定的依附。

為何水手服會成為日本女高中生常見的制服款式?(圖/photoAC)
高自尊的孩子,比較不容易自我責怪。(圖/photoAC)

孩子的自尊感,形成自他們重視對象的反應。為了讓孩子擁有正面的自我形象,父母敏銳的反應不可或缺。

這裡的「敏銳反應」,代表的是迅速察覺孩子的情緒與需求後,正確分析並給予適當反應的意思。孩子會使用多樣方法表達自己的內心,因此若想了解孩子的心,父母必須傾注關心,並敏銳地做出反應。需要注意孩子發出的各種訊號,意即隱藏於語言與非語言背後的情緒、想法、需求、行為的動機與目的。接著,再協助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與想法、需求,並提供機會讓他們解決自己所需。

我們常以為感覺憂鬱時會選擇睡覺,但有些孩子感覺憂鬱時,會變得懶散,甚至生氣;我們也以為感覺悲傷時會哭泣,但有些孩子感覺悲傷時,會吃特定食物或鬧脾氣;有些孩子會在感覺憤怒時大吼大叫,有些孩子卻會緊閉雙唇不發一語。想察覺孩子的情緒,需要的是專注地觀察。平常的時候,也可以做筆記幫助自己。如果能發現孩子的情緒與思考模式,往後就能做出更快速的對應。觀察,是了解孩子內心的基本。孩子的信號就像一塊塊拼圖,拼湊出越多,越容易預見全貌。為了正確感知孩子獨有的信號,必須專心觀察其表情與肢體語言、眼神、語氣等。如此一來,當孩子發出不同以往的信號時,才有辦法即刻察覺。

在韓國EBS 電視台播映的《Docuprime》中,哈佛大學教育系的教授約瑟芬・金(Josephine Kim)曾在「孩子的私生活篇」提到:「自尊感是成功人生的必要因素,而自尊感的核心,就在於對自我價值的相信與自信。」

無論置身什麼狀況都懂得尊重自己的力量,正是自尊感。即使身處在極端競爭的社會,只要擁有高自尊感,也能過著幸福的生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