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產檢做越多次,反而讓孕婦越擔心?

2017-08-28 07:00

? 人氣

雖然習俗上說孕婦絕對不能受到驚嚇,以免胎神不開心,但孕婦絕對是最常被恐嚇的族群。例如,剛產檢完的小凡,聽到衛教師說:「妳要不要做SMA,這個機率很高,很少人沒做,要的話要自費,現在週數剛好,如果有問題才好處理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小凡一股氣上來:「他媽的,老娘聽你這樣講我就不想做了!」回家後上網查詢,才知道自己第一胎早就做過這項檢查,不用再做。難道病歷表上沒有任何紀錄,還是衛教師先問了再說?

小惠則對羊膜穿刺有無法放下的恐懼,她說:「我懷第一胎時醫師說,妳這個年紀就不用遲疑,直接羊穿。」但在超音波下,她看著寶寶一直在針頭附近亂動,非常緊張,即便醫師把抽出來的羊水,讓她仔細檢查沒有帶著血絲,還是難以放心。第2胎她換了診所,與醫師討論能不能不做羊膜穿刺時,醫師沒有反對,同時說明可以先藉由頸部透明帶確認。

依婷的第三胎通過初期唐氏症篩檢,中期卻沒過,醫師建議做羊膜穿刺,但聽了小惠的經驗,加上自己心裡膽怯,決定不做。

可是一想到可能生到唐寶寶,又覺得傷心,因為無論如何她一定會把寶寶生下來,哭了幾天,瘦了兩公斤,伴侶看不下去,決定及早面對問題,要迎接唐寶寶也要做好心理準備,直接做了NIPS非侵入性產前染色體檢測,幸好最後一切平安。

依婷和小凡兩人的伴侶都抱持同樣的想法,既然無論如何都會生下孩子,只要夫妻做好一起面對的決心,就不需要做太多檢查。如果會被那些數字、機率搞得煩心,不如一開始就做羊膜穿刺。

但是,那些現今醫療技術無法窺視到的部分呢?

在美國懷孕、產檢的小雨,從頭到尾只有照過3次超音波,分別是懷孕初期確認胚胎、高層次超音波與生產前。待產時回到台灣,婦產科醫師聽到她連基礎的唐氏篩檢都沒做,就開始「恐嚇」,最後要求她簽下切結書:「到時候怎樣不要告我喔,是妳自己決定的。」

小惠回想,生第一胎時醫師還常恐嚇她,孕婦太胖,要節制飲食,但直到生產時她只增加12.5公斤,血糖數值99,離不及格的140還很遙遠。她提到:「當初會選擇那位醫師,是因為其他朋友推薦才去的。」

名醫的「名」到底是能給自己一份安心?還是無從排解的憂心?

疲憊的孕婦和更疲憊的醫護

一位婦產科醫師朋友分享她的看診經驗,一診大約40人,並不算多,從6點看到近12點,一小時要看6到7人,每人不到10分鐘的時間,還被期望要能提供母乳、遺傳病、身心健康、糖尿病、高血壓、胎兒異常等資訊。別忘了,台灣產婦每次產檢還擁有其他國家沒有的免費超音波。

當孕婦抱怨醫療服務不佳的同時,又努力往人人推薦的「名醫」擠,壓縮自己能得到的醫療品質,卻不見得能認同名醫的處理與判斷。產科醫師常見的種種生產介入處置,或是聽在孕婦耳中仿若「威脅」的說詞,也只是希望靠著一項又一項檢查,證明寶寶健康無恙,這樣的心思考慮,其實正源自於診間溝通不足、缺乏信任所導致醫療糾紛的種種案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