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師跨坐她肚子上、推壓成一片瘀青…一位產婦心碎告白,揭開台灣產房黑暗面

2017-08-24 09:00

? 人氣

比搶訂坐月子中心更重要的事

在台灣產房普遍會看到的狀況是,被陣痛折磨得筋疲力竭的產婦,聽到自己子宮頸全開時,以為胎兒會馬上出生,但第二產程其實比想像中來得漫長,疲憊的產婦感到挫折與失望,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生下孩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此時若醫師詢問:「要不要幫妳一把?」對產婦來說如同大海中的浮木,即使不甘心也只能任由醫師或護理人員,用手肘自胸口往下用力推,或是用拳頭向下壓,壓出一片片瘀青是常見的事。

根據統計,台灣產婦約有6成都有此經歷,相較之下,美國僅有2成。部分產婦遇到不壓肚子的醫師時,還會疑惑「為什麼不幫我?」究竟是壓肚子在台灣被過度使用,還是台灣產婦無法靠自己生出孩子?

其實壓肚子並非每個產婦都必須經歷的產程。高千惠指出,教科書上說明使用子宮底加壓的情況為:胎兒心跳有問題,第二產程進展失敗,生產婦女筋疲力竭,因醫學理由無法繼續用力,例如心臟疾病。

子宮底加壓會提高子宮內壓力,可能造成子宮破裂或括約肌損傷,或因施力不當造成新生兒骨折和腦損傷。一旦母體或未出生胎兒受傷,兩者血液交流運輸,母親若是HIV帶原者、B型肝炎帶原者,或其他病毒帶原者,胎兒都可能因此感染疾病。

雖然現在沒有證據顯示子宮底施壓的好處與缺點,可是我們不能忽略子宮底加壓可能造成的潛在性危險。

生產是人體自然本能,靠著子宮的自然收縮就可讓胎兒娩出。產婦必須知道,除非緊急狀況,否則當醫師告知要「幫忙讓孩子早點生出來」時,自己有權利拒絕子宮底加壓,或是至少該詢問:「為什麼要做?」「不做會怎樣?」「等一下做可以嗎?」至於醫護人員若認為這是必要的「醫療介入」,也應如其他醫療程序一樣,有義務向產婦解釋清楚並獲得同意,才執行各種加諸於身體上的處置、措施或治療。

其實從生產姿勢、生產用力的方式與時機,到壓肚子等問題,已經有許多醫學實證指出,台灣產房有太多不合時宜的「規矩」,例如,產婦應該視情況採取蹲姿、直立等多變的生產姿勢,而非制式化的平躺用力;應該等到產婦有想用力的感覺時才教導用力,並順著產婦的感覺鼓勵出聲用力,而不是刻意教導產婦過長地閉氣用力(還是不當施力)。

種種問題,其實可歸因目前國內產科照護者對於第二產程的照護不夠重視。缺乏人力也罷、資源不足也罷,每當有產婦第二產程太長,就會被認為是胎兒過大,產婦不會用力或用錯力,未多加考慮就改成剖腹產,或用器械協助分娩。

或許我們該先省思,為何台灣產房有那麼多照護方式,與WHO及許多研究的建議都不同。

對,再說一次,缺乏人力也罷、資源不足也罷,可是,產科照護者對產程進展的評估與照護方式,對產婦的生產過程將造成不可逆的影響,既然第二產程的時間長短並不會影響胎兒的健康狀況,3到5小時都在可接受範圍內,沒有必要「逞一時之快」冒險,或是過度干涉(如果胎兒心跳正常,產婦沒有衰竭之下)。

如果真的想盡快結束生產,產婦該做的是選擇合適的用力時機,使用正確的用力方式,變換任何讓自己舒服的用力姿勢,只是產房醫師、護理人員能提供這些指導嗎?

有些人擔心,陣痛時會失去理智,產婦可能無法充分思考、理解醫師語意,那麼生產前就該先與伴侶溝通協調,協助選擇所需的處置與治療方式,了解生產過程的每一個風險,判斷自己是否接受,這才是懷孕過程最重要的一項功課,而不是搶購熱門的坐月子中心啊!

作者介紹│諶淑婷

曾任報社記者,現為「半媽半X」自由文字工作者,偶爾在從小長大的社區賣菜。育有一兒一狗三貓,關心兒童與動物的權益與未來生活環境。個人網站「喵的打字房」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本事出版《迎向溫柔生產之路:母嬰合力,伴侶陪同,一起跳首慢舞》(原標題:生產沒必要逞一時之快)
封面圖片為示意圖,非當事人。圖片來源:MIKI Yoshihito@flickr

責任編輯/謝孟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