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歲賴甘霖神父,明明身體健康為何常跑醫院?自傳揭他天天逗留病房的超暖心真相

2020-11-10 07:30

? 人氣

對,這是一個很兩難的道德問題,我承認。但不要去強迫醫生做他覺得不該做的事情。在醫院,即使我本身也是醫生,我也都尊重醫生的專業,他們用愛和專業,和家人溝通實情,並且把重點放在如何讓親友是帶著安詳的心情離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曾與我合作超過三十年的葉炳強醫師在受訪時回憶說:「賴神父平常很熱情,但在這方面很謹守分際和倫理。他是一位很合作的家屬,不會去挑戰醫生和護理人員,病人有時候到了疾病末期,他就會按照倫理上該做的事情去做,該怎樣的安寧療護,都會去遵守。」

「他年輕時教醫學倫理,可是他現在是把那個道理活出來。」炳強這麼形容我。

我這麼大把年紀,可能我中文不好,因此要說得清楚也很不容易,所以身體力行是最直接的方式。

炳強曾經提到在我身上學到全人、全心照顧的精神 。這麼說吧。我希望不要再讓病人承受更多的苦痛,所以我會盡量依照我醫療倫理的專業,告知親友這個疾病本身所需要經歷的病程,以及如何依照安寧的原則安排。

我在修會裡,是神職人員與醫界的橋樑。尤其許多神職人員在病危時期,並沒有血緣上的親人能立即陪在身邊,我就很自然地成了他們的家屬,陪伴許多神職人員離開,看生命裡的生老病死,就如經春夏秋冬那般。炳強形容,「賴神父讓我們理解到,自然去理解每個生命的長度,對於生命歷程的了然。」

對我來說,另一個重要但同樣很困難的部分,是如何在一個人死亡的那一刻,陪伴正在離開的這個人。

你要在他的身邊,讓他感受到,你正與他或是她在一起。

對我來說,我會不斷地為這個人祈禱,我會讓他和她知道,他們並不孤單。我時常在醫院與醫院之間奔波,可能不只是陪伴著病人復原康復,很多時刻,是陪他們走那段邁向死亡的路,陪他們面對自己的心。

所以我的建議總是,要用心地陪伴正在面對死亡的人,要告訴他,不要怕,我在這,我正為你祈禱。

每回,在醫院宣告死亡時間幾點幾分之後,我都仍然會倚在病床旁,握著病人的手,在病人耳邊祈禱。因為我相信,他們都還是聽得見。而那段剛死亡的時刻,走向天堂的路,有人陪伴是很重要的。

作者介紹|賴甘霖神父(Fr. Andrés Díaz de Rábago, S.J.)

一九一七年十月三日,誕生於西班牙西北部的小鎮卡瑞米娜。父母是熱忱的教徒,家族在當地投入公益,十分有名望。家庭使神父自小接受天主教教育,醫學院畢業後他在薩拉曼卡(Salamanca)進入耶穌會,並以修士的身分取得馬德里大學的醫學博士學位。

一九六九年來到臺灣。他從一踏上這裡的土地,就聯結了童年聽到的「福爾摩莎」以及中國和遠東的記憶,愛上了這裡熟悉又特別的環境、氛圍和人。在超過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裡,臺灣成為了他的家鄉。 二O一九年,賴甘霖神父成為臺灣的公民,並且在二O二O年行使公民權利,投下總統選票。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大塊文化《愛如甘霖:賴甘霖神父自傳》(原標題:面對死亡)
責任編輯/焦家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