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對36個問題,竟容易讓人墜入愛河!一場心理學研究揭開驚人真相

2020-11-20 10:03

? 人氣

認真傾聽,在對話中給予支持型而非轉移型回應,可以收集到許多故事,就像在收集郵票、貝殼或硬幣。這樣的人所給的回應,在對話中更容易引起他人的興趣。我遇過最健談、說話最有趣的人,都是最敏銳的發問者和最認真的傾聽者。本書中提到的傾聽大師,無論具名與否,他們說的故事都讓我深深著迷。部分由於他們收集了各式各樣的題材,此外他們似乎有意或無意中學會了抓住他人注意力的口氣、語調、停頓、抑揚頓挫和表達方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包括湯姆.伍爾夫(Tom Wolfe)、約翰.麥菲(John McPhee)、理察.普萊斯(Richard Price)和安東尼.杜爾(Anthony Doerr)在內的知名作家都說過,傾聽是他們創作的靈魂。普立茲獎得主伊麗莎白.斯特勞特(Elizabeth Strout)接受訪談時表示:「我終其一生都在傾聽。只是不斷地傾聽、傾聽、傾聽。」她的小說《波吉斯兄弟》(The Burgess Boys)中的吉姆.波吉斯說:「人一直都在告訴你他們是誰。」斯特勞特說她很喜歡這句話,因為人確實是一直在這麼做,往往不由自主。「如果你仔細聽,真的可以得知他人的很多事。」她說:「我只是覺得一般人不會那麼認真聽。」

我們一生中收集的故事決定我們是誰,也是構築現實世界的鷹架。家人、朋友和同事都有讓彼此緊緊相繫的故事,對手和敵人則有讓彼此保持距離的故事。人的傳說、軼事、真真假假的傳聞、低估或誇大的說法充斥在我們四周。傾聽幫助我們分辨真假,深入瞭解各種複雜的狀況和在生命中遇到的各種人。藉由傾聽,我們得到收集資訊、建立連結的入場券,無論置身於哪一個社交圈。

作者介紹|凱特‧墨菲(Kate Murphy)

記者,報導散見於《紐約時報》、《經濟學人》、《法新社》及《德州月刊》,目前定居於德州休士頓。她寫的文章兼容並蓄,流傳甚廣,題材包羅萬象,舉凡健康、科技、科學、設計、技術、航空、商業、金融、時尚、餐飲、旅行和房地產,應有盡有。她擅長以平易近人的語言解釋複雜難懂的題材,特別是人類互動背後的科學原理,幫助讀者瞭解人類行為的由來。此外,她也擁有商業飛行執照,受託前往偏遠地區報導時,即能派上用場。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大塊文化《你都沒在聽:科技讓交談愈來愈容易,人卻愈來愈不會聆聽。聆聽不但給別人慰藉,也給自己出路

責任編輯/連珮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