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垃圾快沒地方丟了!專家提出解決方法:善用這產業,一年可少掉幾百萬噸廢棄物

2020-11-02 12:40

? 人氣

你有沒有發現,在工作中,你和同業、供應鏈上下游的合作夥伴們一天比一天忙,需要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多,市場上天天都有各種研討會、記者會、產品發布會,各式各樣科技或技術創新的新聞像走馬燈,好像很熱鬧,但奇怪的是,我們卻沒有感覺臺灣整體的競爭力正在上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是日前與一位投資人的對話。上禮拜的文章出乎意外吸引到許多機構投資人關注,其中一位投資人告訴我,他是因為評估一個投資案,為了理解臺灣幾年內就會面臨垃圾沒地方去的問題,以及政府應對的政策,循線看到我在綠學院的文章。

他好奇的是,因為臺灣幾年內就會面臨垃圾沒地方去的困境,因此政府正推動把廢棄物再製成固體再生燃料(Solid Recovered Fuel, SRF),取代工廠原本使用的燃料例如煤炭或石油。但他從我們的文章看出水泥窯也可以燒垃圾,甚至還不需要再製成固體再生燃料,「以水泥窯的處理能力,勢必會擠壓到SRF的發展空間,如此SRF是否值得投資?而且如果投資SRF,你們水泥業沒有替代材料可用,不就正好讓你們繼續挖山嗎?」

這個問題正具體反映出臺灣產業政策的決策者缺乏全局思維,以至於民間無所適從,產業工作者、投資人瞎子摸象,只好把自己掌握到的資源當寶貝,深怕跟別人分享之後,別人會把自己賺的錢搶走的怪現象。

我這麼說並不是在怪政府,也不是在怪你,我們之所以變成今天這個樣子,是因為我們忙得只顧及表面的事情,而正因為只能處理表面的事情,所以問題會越來越多,於是我們更加忙碌,越只能處理表面的事情。

要從惡性循環中掙脫出來,我們需要全局思維。

之前文章《循環經濟這個新老闆,會讓水泥業由黑翻紅嗎?》中講到,水泥窯製程厲害的地方在於,一方面他有機會把廢棄物裡面的矽鋁鐵鈣元素拿出來,轉成水泥自己需要的矽鋁鐵鈣;一方面他也有機會把廢棄物中的熱值拿出來,減少生產過程中使用的能源。這就是循環經濟的最高境界,不只是垃圾變黃金,也不只是創新的商業模式,而是將能資源整合在一起,從能源和資源這兩個面向同時下手,一方面去化廢棄物,把垃圾變黃金,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一方面在製造過程中找出抓手,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在循環經濟最高境界──能資源整合的戰場上,水泥業沒有競爭者

那時,我用了熬大骨湯的比喻,帶你理解在新聞中常看到的幾種廢棄物跟水泥循環經濟有什麼關聯。不過,後來有許多人留言給綠學院,提到更多種聽完就忘記名字的廢棄物,於是我們乾脆為你整理了一張水泥循環經濟全圖解如下:

水泥循環經濟的跨產業潛能全圖解。(圖/成功大學吳榮華教授,綠學院提供)
水泥循環經濟的跨產業潛能全圖解。(圖/成功大學吳榮華教授,綠學院提供)

看起來像是什麼廢棄物都可以處理!但是能處理多少量呢?水泥業的「胃口」很大嗎?我們來看看在水泥循環經濟走得比較快的日本和德國的數據。

臺灣的水泥業若能像日本這麼「能吃」,每年立刻少掉幾百萬噸的廢棄物

2016~2018年間,日本水泥年產量約6,000萬噸,使用廢棄物總量約2,800萬噸,替代率為47%;平均生產每噸水泥約去化廢棄物470公斤。

這數字是什麼概念?日本一年的廢棄物總量是2.13億噸,使用2,800萬噸意思是水泥業去化掉了全日本13%的廢棄物!當代沒有任何一種循環經濟材料化的途徑有這種處理能力。

反觀臺灣,2014年年產量約1,407萬噸,使用事業廢棄物總量約147萬噸,只有10%的替代率;平均生產每噸水泥約去化廢棄物105公斤。

臺灣一年的事業廢棄物總量是1,800萬噸,如果能做到日本的水準,至少還有幾百萬噸的胃口,其他競爭者根本沒戲。該思考的是,是什麼原因阻擋了臺灣的水泥業像日本一樣呢?

臺灣的水泥業若能像德國這麼「能吃」,每年立刻減煤一百多萬噸

上面是替代原料,接下來我們看替代燃料。德國水泥年產量約2,500萬噸,以前燒的是燃煤,後來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改燒廢棄物,到2015年,水泥業使用替代燃料的比例已經達到64%,換算之後等於減少使用200萬噸的燃煤。

臺灣一年的水泥業用掉200萬噸燃煤,因為根本沒人支持使用替代燃料,燒個家庭垃圾都會被罵,因此替代率趨近於零。如果能做到德國的水準,則水泥業一年至少可以減煤120萬噸,這可是讓台電的燃煤電廠燒整整半個月的量!該思考的是,是什麼原因阻擋了臺灣的水泥業像德國一樣呢?

這需要產業政策的決策者用全局思維權衡利弊,日本政府就是因為善用水泥窯這個資源,轉型「水泥製造業」為「水泥處理業」,解決了垃圾掩埋場的問題,也去化了全日本13%的廢棄物。

德國政府也透過政策引導,使用水泥窯處理棘手的塑膠廢棄物,透過水泥窯窯頭的燃燒特性,徹底裂解塑膠廢棄物中的苯環類物質,避免因燃燒不完全衍生的戴奧辛毒素;減煤的同時也兼顧避免不當使用的二次污染。推動循環經濟的決策者,注意到這些水泥窯協同處理的效益了嗎?

試想,如果沒有政府政策引導,單純靠自由市場經濟,廢棄物就會哪裡法令鬆就往哪裡去,處理業者誰會管你什麼二次污染、國家能資源規劃、永續政策….。廢棄物到處趴趴走的結果,就是山邊、海邊、你家旁邊都可見蹤跡,循環經濟最後真正循環的只有新台幣。

水泥業是國家的資源,國家真有想把他擺在合適的位置,讓他有舞台發揮他的潛能?廢棄物的處理,若只是解決眼前問題,那當真是以管窺天以蠡測海,其被囿亦巨矣!

作者介紹|鄭瑞濱

孜孜屹屹專精於營建材料研究的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博士,秉營建循環翻轉產業的夢想,告別十餘年台灣營建研究院組長、所長的職涯後,以「產業踐履」為職涯目標再出發,任潤泰精密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職務。同時擔任綠學院綠色帶路人,並在台灣混凝土學會平台整合建構含括水泥、砂石、鋼鐵、混凝土等業種的「營建循環產業鏈」,發展營建材料領域的新供需模式、創造新的商機與產值。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綠學院(原標題:水泥再掀話題因為這位大戶將進場掃貨)

責任編輯/連珮妤

喜歡這篇文章嗎?

綠學院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