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壓抑你的負面情緒!心理研究:多愁善感的人其實身心比較健康

2020-10-28 15:26

? 人氣

因此,悲傷讓我們在困境中有所收穫,也讓我們能處理問題,走出悲傷。事實上,壓抑悲傷才讓人更走不出來。當人生遭遇低潮時,悲傷是為了回到快樂基準線所必經的橋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3、嫉妒(envy):一把尺,幫我們認清自己的位置

嫉妒起源於社會性的比較。研究表明,人們光只是處在同一間屋子裡,就已經開始互相打量了

—誰更聰明,誰更好看,誰更強壯……在這種源源不斷的比較中,嫉妒的產生是難以避免的,讓我們認識在殘酷的社會資源競爭中所處的位置。

心理學家認為,嫉妒分為良性(benign)的和惡意(malicious)兩種。後者包含一種破壞性的意圖,希望減少被嫉妒的人在比較中的優勢。在嫉妒的推波助瀾下,人們會透過謠言、詆毀、誹謗,或其他間接的破壞行動,以貶損被嫉妒者。

前者具有崇敬和啟發性的部分,更像是一種「他能做到,那我也能」的心理。因此,善意的嫉妒能化為動機,人們會透過模仿、觀察學習、自我提升等方式嘗試接近或達到被嫉妒者的成就。

嫉妒產生通常基於對熟悉個體的基本評估,所以我們很難對離自己太遙遠的人產生這種情緒。也就是說,我們嫉妒的對象通常是與自己有關、相似並且可及的,或者至少是自認為可及的。因此,嫉妒也讓我們能設立更加具象的目標。

4、焦慮(anxiety):情緒的通用貨幣,提示我們關注背後的問題

佛洛伊德在《抑制、症狀與焦慮》(Inhibitions, Symptoms and Anxiety)中探討了三種類型的焦慮,他認為,所有的焦慮感都來源於衝突—我們和外部世界的衝突及我們自身內部,也就是「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之間的衝突。

第一種是現實焦慮,來自「自我」與「現實」間的衝突。當我們感覺外部世界有危險時,自我會對頭腦發出警戒訊號,這就是焦慮,比如害怕電梯失控,或無法按時完成工作。單純的現實焦慮是相對健康的,控制在一定範圍內,還能刺激我們的行動力。

第二種是道德焦慮,來源於「自我」和代表道德感、良心的「超我」間的衝突。超我負責製造內疚和羞恥,當「自我」的想法觸犯了自己的道德良心,「超我」就會以內疚和羞愧來懲罰我們。因為害怕這種懲罰,每當我們剛產生可能觸犯道德的想法,「自我」就立刻給出訊號警醒我們,避免懲罰的到來。這個訊號也是焦慮。

第三種是神經性焦慮,來自「自我」,和代表潛意識的欲望與恐懼的「本我」間的衝突。這種焦慮的產生是由於被壓抑的欲望或恐懼太過強烈,以致一旦釋放,「自我」就會無法承受,甚至因此崩潰。這種焦慮可能讓你完全不知道自己在焦慮什麼,也可能誤以為自己焦慮的是一些表像的東西。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