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無聲】國片《無聲》揭社會黑暗面:說好的伊甸園,怎麼變成滋養惡意的新樂園?

2020-10-26 17:47

? 人氣

當然,你也可以說,小光霸凌他人的這一面,就是他保護自己的面具人格,只要戴上面具,他就可以變成無人能敵的金字塔頂端,就可以把那個脆弱無助的自我給拋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再來,第四重的羞恥與罪惡,除了因應前述所提到的譴責受害者文化而產生,另外還要加上,小光受害時才不過小學四年級,其認知發展還不夠成熟,只能以初淺的對錯來理解,對於自己的悲慘與痛苦,在無法理解的狀況下,小光只能把侵犯解釋成自己犯了錯被懲罰,這也是為何,幼年小光不敢講出來的原因,害怕被罵。

我是不是變態

爾後,隨著時間發展,長大的小光逐漸理解到自己沒有犯錯,但這又讓他的世界再次崩潰,還記得前面提到的公平世界假說嗎?既然小光沒有犯錯,為何他要受到這樣的懲罰?這類想法如同惡魔的低語,在小光的腦中揮之不去,不斷強化他的痛苦感,為此,小光必須要有一個解釋,說服或是說催眠自己沒有受苦,比如說,自己與老師是兩情相悅,被侵犯則是情非得已,藉此消除自己就活在痛苦地獄的事實,蒙騙自己開心且幸福。

小光的故事,就像《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的作者,林奕含以血淚所揭示的殘酷事實,被強上了,還要騙自己是愛上了。

綜合來說,小光的一生扭曲不已,他是侵犯者親手打造出的惡魔,但這個滋養惡魔的溫床,如同本篇文章不斷討論的,根本上是整個社會合力去完成,對於創傷者的不理解、批判與汙名化,都會導致受害者,一輩子只能是受害者,無法說出的痛與傷,變成枷鎖,促使受害者無法變成挺過創傷的倖存者。

痛苦所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指責,而是同理與陪伴。

結語

整體而言,雖然有人會批評《無聲》的翻轉過於老套,但這個老套卻是異常精準,即使可以預測,也沒有辦法抵銷它所帶來的後勁與力道。因此,老套並非不行,即使少了一點驚醒,卻多了一點提醒,這也是為何電影藝術需要存在的原因,它不只是娛樂,更是一種行為藝術與改革,點發社會集體省思與改變的彈火。為此,如同本屆金馬的形象影片所述,走出隧道盡頭之前,我們一起成為彼此的光。

作者介紹|癮君子--movie addict

著迷電影、哲學、社會人文與心理,結合自身社會工作與諮商心理研究所的專業受訓背景,抒填生活中的孔洞,又白目且厭世地為此扎上一根又一根自以為是的刺。 目前為社福機構中兒童親職領域專業助人工作者。 合作請洽 s8803797@gmail.com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方格子(原標題:影評▕ 《無聲》- 說好的伊甸園,怎麼變成滋養惡意的新樂園?)

責任編輯/連珮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