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電、口罩都拚國產化,文青卻說水泥應該增加進口?

2020-10-27 11:30

? 人氣

買水泥可不是像買紅蘿蔔一樣,偶爾幾天改吃進口的紅蘿蔔,吃幾餐再回頭吃在地的紅蘿蔔,根本沒什麼差別。(圖/甘岱民攝)

買水泥可不是像買紅蘿蔔一樣,偶爾幾天改吃進口的紅蘿蔔,吃幾餐再回頭吃在地的紅蘿蔔,根本沒什麼差別。(圖/甘岱民攝)

今年(2020)年初時我寫了三篇營建業循環經濟系列文章,議題在環境運動界、綠色產業界炸鍋,不過文章上架沒多久,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所有產業的步調,也中斷了與各位的討論。最近似乎大家習慣了和疫情和平共處,因此我打算兌現之前文章承諾的,對於產業發展有幫助的建設性問題,我會挑選出來和你一起釐清誤解、找出關鍵問題,為你建構系統性的知識框架,期待你點讚分享加關注,今天我們先來聊聊水泥進口的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問:水泥明明有很多都從中國大陸進口,為什麼還一直說水泥不應該進口?

是啊,進口水泥確實是個方法,都去買就好了嘛,還挖什麼花蓮的山呢,我們怎麼那麼笨!

我們當然沒有這麼笨,因為這裡面有個業界都知道的小秘辛:口罩其實是一種便宜地不像話,隨便去哪裡都可以買得到的物資,如果不是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我們原本還想要把口罩趕到別的國家去生產呢。

但是水泥卻是一種容易買不到的戰略物資。全世界的水泥貿易量佔全球總生產量僅2.5%,怎麼這麼低呢?擺明這麼好賺的錢不賺,大家犯傻了嗎?

這是因為水泥業是一個標準的內需產業,一個國家有多少工程需求,水泥熟料生產量就以其為目標。基礎建設通常是國家戰略規劃,因此水泥也是計畫性生產,當工程需求有所波動以至於忽然不需要那麼多的水泥,則多餘產量才會以貿易方式銷售至國外,這種有一餐沒一餐的銷售方式,即使便宜,你會想要嗎?

水泥確實可以進口,現在也有一部分進口。但是,經歷新冠肺炎病毒一役,你學習到很多東西不能仰賴進口,例如口罩,甚至你看離岸風電都在拚國產化,如果這些都國產化,而基礎建設、天天在用的水泥卻受制於人,甚至還要依賴中國大陸,這絕不是個好方法。

你又說了,我又不是要水泥100%進口,提高進口比例總可以吧,少挖一點花蓮的山,難道做不到嗎?你們現在不也已經進口了部分水泥熟料混摻在混凝土中?

再與你分享第二個業界的小秘辛:不同的水泥有不同的「個性」,不是把大家混在一起,大家都會合得來。

小時候大家都聽過一個廣告詞吧,「平平是肝藥,處分相同,提煉做法不同,成本效果也不同。」不只是肝藥,水泥也是如此!

一樁不敢說、不能說、不好說的花蓮後山「冤案」》中談水泥由石灰石、黏土、矽砂、鐵砂為原料,混合研磨成粉體,然後經溫度高達1,600 ℃的水泥窯燒至半融狀態,冷卻後製成一顆顆如湯圓般的熟料,再加入石膏研磨,磨成細粉即為水泥。

原物料的使用、熟料的鍛燒,以及粉磨等三大程序,每個水泥廠都有不同的配方,生產出來的水泥的性能自然不同。因此,即便是台泥公司的水泥,都符合CNS的標準,但蘇澳廠、和平廠因為使用原物料的不同、鍛燒設備的差異等,以致水泥的「個性」都有所差異,某混凝土使用蘇澳廠水泥很順手,但一旦混凝土換成使用和平廠的水泥時,就會覺得卡卡不順,這也就是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公共工程施工綱要規範」規範規定混凝土配比送審後,原物料的使用不得隨意換料的主要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

綠學院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