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努力的人,永遠只會畫地自限!一場心理學實驗揭墮落人性的黑暗面

2020-10-26 15:09

? 人氣

什麼樣的人更容易自我設限

1、回避失敗型動機取向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社會心理學家安德魯.艾略特(Andrew J Elliot)等人提出的動機模式中提到,人們選擇做或不做一件事的動機可以分為兩種:「獲取成功」「避免失敗」

簡單來說,有一些人就算知道有失敗的風險,也想為了成功一搏(哪怕終不遂我願,試過就不後悔);而還有一些人比起可能面對的失敗,寧可選擇不要成功(如果有可能做不到,那我還不如不做)。顯然,習慣自我設限的人通常屬於第二類,他們對失敗的恐懼,超過了對成功的渴望。

2、過度悲觀者

日常生活中,當我們說一個人是樂觀或悲觀的時候,通常指的就是一個人在氣質類型上的樂觀/悲觀,表現為人們對於未來是好是壞的預期和判斷。樂觀主義者,通常認為自己的未來會是美好的;悲觀主義者,則並不相信自己的未來會是美好的。

過度悲觀也容易讓人進入自我設限的模式中。當預期會遇到挫折或失敗時,過度悲觀的人會選擇放棄抵抗或不做努力,並且無意識地採取措施,證實自己的猜想:「我的未來是不美好的。」「我無法得到我想要的。」他們不會盡全力,因為覺得努力也無濟於事。甚至,過度悲觀者使用的設限方法更消極和被動,比如拖延。

3、隱性自戀者

自我設限常常和低自尊聯繫在一起,其實和自戀間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那些最常自我設限的,是表面上低自尊,卻有著自戀內核的隱性自戀者,即便他們自身不一定能夠覺察到。

自戀使他們不能直視,甚至不能想像自己能力不足,也無法接受他人覺得自己能力不足。但同時也是他們低自尊的一面,讓他們在評估任務時,傾向於認為自己無法完成。

實際上,低自尊者可能不會費盡心思為失敗提前找好藉口,因為他們發自內心地相信自己做不好,所以反而能夠更坦然接受如約而至的壞結果。

4、自我意識過高的人

我們曾多次提到自我意識這個概念。社會學家雷蒙德.克羅齊爾(Raymond  Crozier)指出,自我意識和有意識地自我覺察是不一樣的概念。

後者是一種具有反省性的、健康的、積極的狀態。而自我意識則是十分強烈地感覺自己存在的狀態,是一種不舒服的感覺:在下意識的假想中,自己好像始終被注視著,強烈地感受到自己的一舉一動,在人群中覺得好像所有人都在看我,這都是自我意識的表現。

自我意識強的人,不管在做什麼事,都還是會有一部分注意力,留在內在的情緒和想法上。過於在意成敗得失的自我設限者,大部分源於過高的自我意識,總覺得別人在看自己、在評價自己,甚至等著自己出醜。

如何跳出不敢努力、自我設限的循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