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冠軍的7個特點:為什麼有些公司績效傑出,卻故意不擴張、也不讓股票上市?

2020-11-21 06:50

? 人氣

文中列舉十四家企業,都刻意選擇不公開上市、限制企業成長,並因此得到經營自由。而自由,正是這些經營者們最大的回報。如果一心追求最大的成長、引進外部資金、將公司公開上市,往往也會因此失去了自由。(取自pixabay)

文中列舉十四家企業,都刻意選擇不公開上市、限制企業成長,並因此得到經營自由。而自由,正是這些經營者們最大的回報。如果一心追求最大的成長、引進外部資金、將公司公開上市,往往也會因此失去了自由。(取自pixabay)

你應該知道的是:我們歷來受到的教育、薰陶,企業就是為了擴張而存在,即便規模越來越大,不可避免將陷入效率與獲利陷阱,也應當不斷追求成長。但作者從全美企業發掘許多反其道而行的「小巨人」公司,同樣表現出色,打破了以往的認知。

為了上市,成了企業奴隸,值得嗎?

如果你領導的是一家公開上市,或是由創投公司投資的企業,你很可能會發現自己成了企業奴隸,必須滿足各式各樣的要求。你得不斷找人、銷售、訓練、談判、握手、哄騙、安撫、警告、請求、勸誘,永遠沒完沒了。你也許樂在其中,但你很可能不再有多餘時間做其他的事情,更不用說仔細思考要為公司或自己的生活多做些什麼打算。選擇不公開上市、將股票集中在少數人、願意將其他目標置於成長之前的創業者,可得到兩大回報:控制與時間。這兩項回報,與自由──更精確的說,是「自由的機會」──同等重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最後,我選出了十四家企業,包含了我認為能代表這個現象的兩種企業類型。其中,規模最小的是塞利馬(Selima Inc.),這是一家流行服飾設計製作公司,僅有兩名員工,位在邁阿密海灘,成立六十年。規模最大的是歐希泰納(O. C. Tanner Co.),擁有七十九年歷史,位在鹽湖城,員工人數高達一千七百人,年營業額為三億五千萬美元,主要業務是協助客戶制定員工獎勵計畫以及為客戶設計服務獎牌,二○○二年冬季奧運金、銀、銅牌獎章,就是出自這家公司之手。(延伸閱讀:10年平均現金殖利率4.5%的隱形冠軍,靠一片快篩試劑,變身防疫國家隊)

雖然這些創業家的背景不同,但有許多相似處。例如,他們都有「比營收成長與版圖擴張更重要」的目標,他們很有定見,也很有信心。「選擇應該拒絕的事,比選擇該接受的事,能賺更多錢,」聯合廣場餐飲集團的創辦人丹尼.梅爾說:「我是說真的,因為我完全沒有因此而少賺錢或犧牲品質。」

你的公司,有沒有……「那個特質」?

你可以將這本書,視為一部紀錄片。為了寫這本書,我一一採訪這些企業,希望可以弄清楚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他們如此與眾不同。城市倉儲的諾姆.布羅斯基提到,他曾邀請鐵山公司(Iron Mountain)董事長兼執行長理查.瑞斯(Richard Reese)造訪。鐵山是美國最大的檔案儲存公司,年營業額超過二十億美元,瑞斯在一場產業研討會上聽了布羅斯基的演講後大為激賞,於是安排來看看他的公司如何運作。

布羅斯基大約花了四、五個小時,帶領瑞斯參觀公司,介紹每位員工。正好當天布羅斯基的太太伊蓮、也是公司的人力資源副總裁,要為員工上一堂客戶服務的課,布羅斯基邀請瑞斯一起去聽。結果瑞斯聽得津津有味,忘了還得繼續下個行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