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早起或熬夜,基因早已決定一切?專家揭時鐘基因背後秘密

2020-10-23 09:49

? 人氣

「時鐘基因」之中,PER的某種變化型備受關注。人類在基因上非常相似,僅有細微的差異。DNA部分片段會重複是正常的,而人與人之間有所差異的原因之一,就是某些DNA片段重複的次數。以PER為例,這個DNA上的特定部分,會重複四或五次。這種次數差異與我們喜歡在什麼時候活動有關;與重複四次的人相比,重複五次的人更可能是晨型人。雖然我們現在還不能真正了解箇中原因,但這種基因差異,可能影響PER所製造的蛋白質數量與類型,而這些蛋白質也可能回頭影響我們體內的生理時鐘。我與薩里大學的分子生物學教授賽門.亞契討論這件事時,他說:「PER重複的序列變異,似乎是靈長類特有的現象,讓靈長類得以進化,更能適應晝夜變化的生活方式。因為這種差異還與不同的晝夜偏好有關,例如晨型人或夜型人,所以也可能有助於早期的人類社會個體,能在一天內不同的時間進入活躍、警覺的狀態,增加生存的機會。」所以就像青少年跟社會中其他族群的生理時鐘略有不同一樣,PER多型性有四次重複的人,可能與有五次重複的人,具備不同的生理時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們彼此間許多古怪的差異,例如想要什麼時候起床、什麼時候工作或運動的表現最好、什麼時候上床睡覺,顯然受到多重基因的影響;每個基因在造成差異上,都起了推波助瀾的效果。先前(第二章)已經說明,對基因的初步了解,已經使研究人員更加投入,著重人與人間許多基因差異(進行全基因組相關的研究)。這類研究近期已經確定,偏好早起與許多鄰近時鐘基因的基因變異有關(例如包括最著名的PER),與先前設想相去不遠。

我要追劇!沒時間睡覺!

談完基因,接著來看看環境中有哪些面向,會造成我們睡眠時間的差異;許多因素都可能造成影響。本書其他章節會討論某些可能因素,包括攝取太多咖啡因―不僅咖啡含有咖啡因,能量飲料也含有咖啡因。研究發現,下午或傍晚攝入的咖啡因確實會讓生理時鐘延後,酒精也有類似的效果。最近的研究重心則是使用電子媒介對青少年的影響,原因有二:第一,就算不是專家也看得出來,電子產品已經無所不在、大行其道,再不情願的人都無法擺脫其掌握。美國知名機構國家睡眠基金會二○○六年進行了一項研究,一部分目的是要教育大眾,眨眼四十下對安全健康有多重要;這項研究連帶發現了電子產品驚人的數量。研究人員召集一千六百多位父母或青少年照顧人員,問他們孩子的臥房中能找到哪些電子產品。幾乎所有的孩子(百分之九十七!)房間中都有至少一項電子產品,足稱驚人。多數典型產品都是電子音樂設備,超過百分之五十的孩子房中有電視,將近一半的孩子有手機。周圍有這麼多東西,只意味著根本沒時間睡覺;就算有時間,孩子也會因為太興奮而難以安靜下來入眠。為了進一步了解科技對睡眠的影響,國家睡眠基金會二○一一年做了更進階的調查,著重十三至六十四歲者在科技使用與睡眠間的關係。調查發現,三十歲以下的族群中,有百分之九十六的人會在上床前一小時內使用電子產品(百分之七十二的青少年會在這個時間用手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