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早起有這麼多好處!把握起床黃金2小時做到這些事,除了換到好精神還更快樂

2017-09-06 08:00

? 人氣

已經感受到這些狀態不佳的情況,卻仍舊持續夜貓子生活的話,生理時鐘會失衡,接著出現失眠症狀。明明很睏但睡不著,或是變得很淺眠,些許風吹草動就會把自己吵醒。而且因為睡眠始終呈現不足狀態,所以會變得很難起床,起床時間也會跟著變晚,早上的精華時段當然無法悠閒的度過,還會深陷白天就被強烈睡意襲擊的惡性循環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早必須採取的七種行動

究竟,該如何度過早上時光才能創造出專注力呢?

那些每天被迫做下高難度抉擇的成功人士,他們的共通點除了早起外,還有一項共通行為—早起後,會盡可能的活動身體,讓自己留點小汗,像是慢跑、走路、伸展或游泳等。他們在早起後屬於自己的兩小時內,以十五分鐘左右的運動活化大腦,進一步提升專注力。

我熟讀這些實踐早起者的實際例子及腦科學相關研究書籍後,加上自己對心理層面的知識,整理出無論是誰都能創造出專注力的—「一早必須採取的七種行動」。

1. 早起,吃早餐。

2. 透過綠色運動等活動方式,讓自己晒點太陽並流汗。

3. 接觸會提高動力的話題、話語或詩。

4. 每天在筆記本或電腦裡寫下一句對幸福日常生活的感謝。

5. 每天問自己:「如果今天是人生的最後一天,我想做什麼?」

6. 十分鐘內做好當天的行程計畫。

7. 靜坐一下。

先前已提過①和②的早起與運動,以及⑦的靜坐效果,它們能驅動前額葉,提高專注力;③和④的吸收正能量和正向筆記是重整心靈的催化劑;晒晒晨陽可以促進大腦分泌有幸福賀爾蒙之稱的血清素,吸收正能量之類的行為能催化此反應,使分泌效率變高,藉此消除感受到的壓力,開始樂觀嶄新的一天。

早上花十分鐘,一整天都超有效率

5與6是長期和短期的計畫安排,早起之後是頭腦思考最清晰的時候,這時候問自己:「如果今天是人生的最後一天,我想做什麼?」這樣說也許有點誇張,不過可藉此構思出之後的人生目標。

如果腦中沒有浮現任何一件想做的事,那就先從「自己不想做的事」「之後完全沒有打算做的事」開始釐清吧!單單做到這點,即能減少許多不必要的抉擇,同時減少意志力浪費。另外,在早上神清氣爽的狀態下規畫當天行程,也是欲充實當天生活必採取的行動。

假設當天工作幾乎都在和客戶見面,時段區隔也較明顯,不易產生猶豫的餘地。不過,大部分的人工作時間主要都在處理時間和順序不定的桌上作業,像是突如其來的會議、在走廊上站著談話或來自顧客的抱怨等,在處理這些意料之外的事情時,常常會讓那一整天淪為「不知道自己究竟完成哪些事」的莫名其妙的一天。長期看來,這些流失的時間和專注力,對我們都是極大的損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