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嬪妃要怎麼升級當皇后?揭宮廷神秘冊封制度:生前死後差很大

2020-10-16 06:30

? 人氣

鍾粹宮垂花門。(圖/時報出版提供)
鍾粹宮垂花門。(圖/時報出版提供)

清代早期,滿人還是比較看重嫡庶的身分,比如努爾哈赤的庶子都沒有什麼參政權。但那時是多妻多妾制,像皇太極的「崇德五宮」,即一后四妃,她們之間的地位不像一般妻妾的區別那樣大,他們當時說的嫡子和入關後的嫡子其實不是同一個概念。入主中原後,滿人很快改成一妻多妾制,但嫡庶之間的尊卑反而愈來愈淡,尤其是那些不會涉及爵位繼承的女性。愈至晚清,嫡庶之間愈沒有差距。著名的孝貞顯皇后(後來的慈安太后),就是妾生的庶女,但這一點也不妨礙她成為皇后。她在咸豐二年參加選秀,即被皇帝當作重點培養對象,很快由嬪晉為皇后。咸豐選后主要考察她的世家身分和入宮後的表現,明顯對於嫡庶問題沒有太放在心上。可見,就清代中晚期的宮廷來說,嫡庶並不影響后妃的晉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過,影視劇過分強調嫡庶問題並非空穴來風,很可能是源於韓國的歷史劇。歷史上,李氏朝鮮確實對於嫡庶有極其鮮明的分野。他們一直特別尊崇宋代理學,但在中國的明代中期,王陽明創立了「心學」,提出的人應該在一定程度上享受「七情之樂」,宋代理學提倡「存天理滅人欲」,王陽明則認為應對這種思維進行一些解放。解放思想,讓人活得更世俗一點,多好的事啊!但李氏朝鮮的大儒們不但不接受,還極力反對,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提出更壓抑人性的學說,並從思想外化到生活。嫡庶之間的差距達到天壤之別,就是這個時候出現的,其實和同時代中國的情況正好相反。清宮劇出現這種嫡庶的邏輯,只能說是穿越到了那個時代的朝鮮。

皇后的日常:主持人與好媳婦的身分切換

一般來說,皇后的職責就是保持賢良淑德的傳統女性形象,比如出席並主持禮儀性活動及侍奉太后、皇帝等。禮儀性活動是皇后職責中的重中之重,漢代的蕭何曾說「非壯麗無以重威」,自古以來,宮廷的禮儀格外突出其宏大和繁複,母儀天下的皇后是宮廷極為重要的一員,自然要頻繁地參加各種禮儀性活動,以彰顯宮廷的穩定和國家的安寧。大量清宮的慶典活動,皇后都要參加。後宮眾嬪妃、宗室福晉、高官命婦,即所有參與典禮的女性都要在皇后的帶領下完成各項禮儀事務。再如皇子、公主的婚禮,嬪妃們也要在皇后的率領下接受朝賀和禮拜。簡言之,清宮有女性參加的活動,她們都要唯皇后馬首是瞻,太后雖位在皇后之上,但她屬於「已經退休的前首領」,只是享受禮儀過程,具體事務均由皇后操辦。

除了一些需要女性參與的慶典,清宮中還有很多只有女性參加的典儀,均要由皇后親自主持,如坤寧宮的日常薩滿祭祀,再如每年春季的親蠶禮、躬桑禮,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親蠶禮。所謂親蠶,即取男耕女織之意,突顯女性在農耕文明中的責任,皇后要充任主祭。祀儀前兩日,皇后要率領後宮眾妃進行齋戒。到了祭祀當日,皇后帶領後宮及王公福晉和高官家中的命婦出順貞門至先蠶壇(今北海幼兒園),在眾人的陪護之下,完成進香、行禮、飲福酒、送神等一系列活動。禮成後,再由皇后率領眾人更衣回宮。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