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宮女有多慘?少女入宮打雜十年、除役後被迫嫁70歲老翁…揭宮鬥劇沒演的殘酷真相

2020-10-15 07:10

? 人氣

雖然沒有后妃的干擾,又有皇帝做主,但不代表宮女們就一定嫁得好。同是這份雍正十一年的檔案,當年被指婚的宮女有三人,其中兩位宮女都嫁給了八旗中的佐領(四品官),而且年齡大致相當,但第三位卻被配給了一位七十一歲的步軍校!雖然也是六品武職,但古稀老人的仕途,就像玻璃罐裡養蛤蟆前途光明、出路實在不大。雖說這位宮女的年齡大了點,但也才二十九歲,相差四十二歲的老夫少妻,在那個年代,姑娘過了門,大概就被尊稱為老太太,甚至有可能四世同堂,這樣的情況實在不太正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清朝宮女(示意圖/IMDB)
清朝有些宮女命運多舛。(示意圖/IMDB)

如果說清宮向來如此,依慣例把出宮的宮女嫁給年老無依的旗人,也沒什麼好說的,只能說宮女的命運不濟;但一共嫁了三個人,其中兩個正常,而且都是優質「單身漢」,突然蹦出一位七十一歲的糟老頭,不得不令人生疑。雖然文獻中沒有說明是誰,也沒解釋為什麼,但可以推測,出現這麼不正常的情況,有可能是這位宮女或她的家人得罪過皇帝,或是說了什麼不該說的話,或是對后妃侍候不周。總之,一定是讓雍正不開心,但又不是什麼大毛病,無從處罰。乾脆賞一雙玻璃小鞋,讓她噁心一輩子。指婚,這一手「化骨綿掌」,看似體貼,實在是讓人「抽筋扒皮」,雍正與慈禧大概都奉行同一句話:「誰讓我一時不痛快,我就讓他一輩子不痛快。」

關於指婚,民間還有一種傳聞,就是把宮女指婚給太監,這就是無稽之談了。清代有「旗民不通婚」的制度,宮女雖為包衣籍,但畢竟是旗人。歷史上,不乏一些窮苦旗人因貧而冒充民人,暗中與普通漢人結親,等於透過女兒獲得一些彩禮錢,這類案件在檔案中多有記載,但當事人都被重判,有的甚至被發配邊疆。在宮廷中,皇帝更不允許這類事情在眼皮子底下發生,何況把宮女嫁給「六根不全」的太監。而且清廷一向重視明代的歷史教訓,對前朝太監與宮女禍亂宮闈的事非常敏感,從明文法規上就禁止他們過從甚密,對太監與宮女「結對食」(假夫妻)的事更是嚴之又嚴。

這些明文法條表明的是宮廷對此的官方態度,對大多數人產生震懾作用,但有時在執行方面,不一定那麼嚴格。比如康熙四十四年,皇帝的上諭明確規定,不許太監、宮女之間「叔伯姊妹」地相互稱呼,禁止他們以認親戚的方式有過多的私人往來。但《宮女談往錄》裡老宮女卻口述她與太監認親的事,由於老太監梳頭劉對她常有照顧,出於尊敬與感激,她常在梳頭劉經過的地方,給他請個跪安,並叫他一聲「乾爸爸」。當然,此時已至清朝滅亡的前夜,很多規矩已經名存實亡,太監與宮女間相互認親或許已經不再嚴管。老宮女訴說這段極富溫情的過往時還掉下眼淚,透過她的話語,特別能感受到一個年紀輕輕的女孩,在極為肅穆與壓抑的深宮裡,多麼需要他人給予情感慰藉。愈是冷酷的地方,就愈需要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這是任何時代都不可避免的,即便是在宮規最嚴的時期,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或許存在,但在法規的嚴控之下,他們可能只是表達得更加含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