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系列延續了 20 年,這魔咒的生命力到底來自於何處?

2017-08-07 09:30

? 人氣

當然,前傳《怪獸與牠們的產地》的 8 億美元票房比《死神的聖物(下)》少了 5 億美元,這種魔法似乎有衰減的跡象。不過人們更願意相信這是沒有原著打底、熟悉的角色沒有出現的原因。它可能只是個熱身,復蘇系列魔杖將掌控在《怪獸與牠們的產地 2》的鄧布利多手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08.jp
(圖/Harry Potter@facebook)

當哈利波特變成全民熱潮,這可能是一件值得反思的事情

大眾媒體將哈利波特變成一場全民狂歡。然而,在學界看來,這件事情並不是無可指摘的。秉承著西方馬克思主義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不少社會學家都認為消費主義和大眾媒體其實都是在扭曲民眾對於社會真實的認知,因此是一件值得批判的事情。

對於哈利波特本身的批評也由此延伸開來。

耶魯大學教授哈樂德布魯姆是當代最重要的知識份子之一,他對於哈利波特的批評是一種具有代表性的聲音。在他看來,讀了像哈利波特系列這樣的三流作品,就沒有時間讀一流作品了,劣書會擠佔好書的時間,「美國的民主制度正在崩塌,因為人們不再閱讀。」

需要說明的是,布魯姆是從純文學的角度發起對於哈利波特文學的批判的。在接受《南方週末》採訪時,他很明確地表示:「我們站在荷馬、但丁、莎士比亞、彌爾頓、托爾斯泰、李白、杜甫、孔子、孟子的這一邊戰鬥。」

綜合這些觀點,對於布魯姆的觀點,最仁慈的解讀應該是,《哈利波特》這樣的通俗文學在大眾媒介的影響下,成為全世界最受追捧的讀物,這件事情應該警惕,因為這件事情可能暗示了世界各國整體上的閱讀層次的下滑。而這最終可能會導致人們的理性思考能力降低,從而無力參與民主,最終可能就會像美國人民將特朗普送上臺了一樣。

這當中可能有布魯姆作為一名知識份子對於未來最悲觀的預測,但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看,這也未必沒有道理。

《好奇心日報》此前針對人們讀小說的習慣進行調查。結論是,隨著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高,時間越來越零碎,3 小時成為人們連續閱讀的一個門檻,超過這個時間,人們可能就不願意花時間去讀書。這也就造成了如今文字直接、情節簡單、單一主人公的小說越來越流行,而長篇分卷小說已經失去了主流市場。

中文版厚度接近 600 頁的《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似乎並不屬於 3 小時就能讀完的小說。但是要知道,從兒童文學發展起來的哈利波特系列閱讀門檻很低。即使它有非常豐富的解讀空間,也顯然算不上布魯姆鍾愛的純文學,因此哈利波特系列應該算作 3 小時閱讀趨勢的產物。

從這個角度來看,也許值得憂慮的並不是哈利波特系列本身。作為兒童文學,它已經足夠優秀了。反倒是它背後的 3 小時閱讀,可能是當今社會真正面臨的難題。

文/顧天鸝、韓方航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好奇心日報 (原標題:《哈利波特》系列延續了 20 年,這魔咒的生命力到底來自於何處?)

責任編輯/陳憶慈

【好物推薦】今夏消暑提案,DIY冰淇淋這樣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