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認在愛裡成長,長大後卻跑去殺人…專家:我們這種教育方式,很可能製造出殺人犯

2020-10-08 17:40

? 人氣

我的家庭很美滿,我書讀得的不錯,父母也經常誇獎我。只是小學的時候,冬天會裝病不想上學,也偷拿過同學的文具好幾次。我認為那只是放任自己的怠惰與物慾造成的行為,並不是因為有痛苦的過往或遭受虐待…

這是一位男大生對自己家庭的描述,看來他家境不錯,對自己的家庭與成長過程也十分滿意。然而這段話看在教育學博士、也極力幫助受刑人進行更生的岡本茂樹教授眼中卻陡然一驚,甚至認為「他有可能成為罪犯!」原來,竟有很多犯下強盜、殺人、性侵等重罪的人,有著和這位男大生類似的家庭背景,究竟為什麼人人誇讚的「好孩子」會走上歧途,成為重刑犯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岡本教授曾在日本專門收容刑期超過十年的重刑犯監獄為受刑人授課、面談與製作更生課程,他綜合多年經驗後斷定:所有受刑人都有心理上的問題!

他自認「在愛裡成長」 長大後卻跑去殺人

山本一郎自認「在父母的關愛下成長」,但岡本教授見到他時,他是個殺人未遂、又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的重刑犯。岡本教授要他寫下作文「我的小時候」,竟發現他所謂的「在愛裡成長」隱藏著可怕的不定時炸彈。

原來,山本的父親雖然努力工作、卻總是因為忙著做生意而不關心他,把孩子丟給妻子,小學時的山本有次去同學家玩,看見朋友的父親竟和全家人玩在一起、一家和樂融融,他十分震驚:「原來普通的家庭是這樣!」傷心的他只能在心中吶喊:「我才不想要只有金錢的愛!」然而為了當個乖孩子,不讓爸媽擔心,這種對父愛的渴望只能默默藏在心裡。

後來的山本漸漸長大,經歷過父親生意不順、家裡被貼滿「假扣押」紅紙的日子;也跟著媽媽到處去收帳款,卻被對方趕走,儘管家裡沒讓他餓肚子,心中空虛的他卻從小學就依附起同儕,和學長們成群結黨、國中吸強力膠、高中甚至染上了毒癮,開始看精神科吃藥,反覆住進醫院,還被親大哥怒斥「你最好一輩子關在裡面!」三十歲後他失業又失婚,人生的慰藉剩下毒品,在缺錢卻想吸毒的情況下,黑道成員要他殺人抵付毒品錢,被毒癮逼到極限的他終於拿起菜刀、砍殺人,人生從此背上「殺人未遂」之名,再也難以回頭。

給孩子衣食無虞的生活  不如一句「我很愛你!」

回顧山本一郎的人生,岡本教授發現了那美滿外表下的缺憾:父親的愛。許多父母都認為,讓孩子衣食無虞就是「父母的愛」甚至連山本自己都這樣相信著。然而岡本教授卻指出,這種美好根本是假象,孩子真正需要的是「和樂的家庭」,即使父母再忙,指要能擠出一點點時間對孩子說句:「我很愛你!」「爸爸最喜歡你了!」就算只有這樣一句話,都能讓孩子感受到被愛、被重視,進而影響孩子的一生。

後來的山本在岡本教授的指導下,寫了封信給父親與哥哥,才承認「好希望他能多關心我一點」也憶起自己入獄後,哥哥第一次來看他,眼中泛著淚說道「做錯事了也沒辦法啊……」那個嚴厲的哥哥脆弱悲傷的一幕,一直留在山本心中,在承認對爸爸與哥哥的「恨」之後,他反而找回了成長過程中缺失的那些愛。

不想「教出殺人犯」 就別再教他「要乖」

接觸過諸多受刑人,岡本教授想強調「雖然世上沒有百分之百健全的家庭,但受刑人的家庭卻百分之百不美滿!」尤其在日本、台灣等東亞文化之下,很常要求孩子要「乖」、要當個「好孩子」,在這種環境之下,孩子從小就學會了壓抑、不善表達自己的需求,只能尋求其它方式發洩不滿的情緒,有時一犯錯就是驚天動地。

以文章開頭的男大生為例,若他裝病、偷同學東西的事情被發現,老師、父母們會有怎樣的反應?又或者他沒被發現,卻從偷同學文具轉而偷店家的商品,長大後越玩越大、某天想闖空門卻被屋主發現,一時失手殺死了屋主,「家庭美滿」的他,就此成了「強盜殺人」的重罪犯……這也是岡本教授認為「他有可能成為罪犯!」的原因。

覺得太誇張了嗎?雖然這都是以最糟糕的情況假設,但確實有重刑犯是因為這樣的過程而入獄,可見這並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我們在社會上遺漏了任何一個孩子需要的愛,必須面對的最大風險。

那麼,我們該怎麼對待孩子呢?岡本教授呼籲,請做個「能讓孩子撒嬌」的父母,能抱抱孩子、聽他們說說真心話而不發怒,只要讓孩子能「像個孩子」坦率說出自己的感受、說出自己的嫉妒與不安,讓孩子感受到「自己不用做什麼就很棒」「自己是被愛的」愛的種子就能伴隨他們好好長大,也是防止「教出殺人犯」的最佳解。

本文部分內容經授權取材自光現出版《教出殺人犯

責任編輯/焦家卉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安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